日到正午月到半,世人都有中老年。”每到中秋节,我都会不由自主想起奶奶说的这句话,想起奶奶就想起了五仁月饼,想起了五仁月饼就想起了故乡那皎洁的月光,故乡的月亮是那么白、那么亮、那么圆、那么亲切。在月光下吃月饼的场景,竟成了今生挥之不去的甜蜜回忆。
上世纪七八十年代,大家都还在温饱线上挣扎,无论生活多么艰难困苦,大人们总是在节日的那一天,改善一下伙食,买点小礼物、小点心,让孩子们欢呼雀跃,烘托节日的气氛。在我的农村老家,那里的乡亲们特别重视一年里的“三大节”。端午节的粽子、中秋节的鸡肉、春节的饺子,成了老家人必不可少的美味佳肴。
我永远都不能忘记的是1978年,我八岁那年八月十五月儿圆的晚上,第一次吃到了又酥又甜的月饼。那是在上海的姨奶(奶奶的妹妹)特地寄来的礼物,和妈妈一样漂亮的姨奶,嫁给了来自上海的知青,后来知青回城把姨奶带走了。其实听奶奶讲,我还有一个和姨奶一样大,名字叫春玲的姑姑,她是一位活泼、可爱、听话、懂事的小姑娘,可惜她在1959年,十二岁那年连饿带病就走了。要是能活着出嫁了,奶奶说我早就能吃上月饼了。记得老家当时的月饼一包两大块(有的四小块),一大块半斤要八角钱,八角钱是我当时上学一学期的学费,农村人只能到百货商店里瞧瞧,谁买得起?就是咬着牙买一块,吃着也一定会感到心疼。除非是出嫁的女儿遇到节日走亲戚时,才舍得给父母买上一二斤。
或许是接到姨奶邮来礼物的缘故,那个中秋节,奶奶特别高兴,中午杀了一只大公鸡,做了一锅鸡肉面片,又蒸了一锅米饭,爷爷、奶奶、爸爸、妈妈、两个叔叔、我、还有两个弟弟,我们一大家人开开心心地围在桌前大快朵颐。瘦小的奶奶颠着小脚忙前忙后,我们都招呼奶奶赶紧坐下吃饭,文化不高的奶奶用围巾擦着手进屋后,竟说了一句文绉绉的话:“日到正午月到半,世人都有中老年”。把大家都逗乐了,我和弟弟虽说听不懂,可还是被奶奶摇头晃脑的样子逗得哈哈大笑。
记得那晚的月亮又大又圆又亮,就挂在我们那个小村庄的树梢上,看着我和一群小伙伴玩“牛抵头”的游戏,奶奶高一声低一声喊着我的乳名:“小建,在哪儿......小建,回家啦.......”。正玩地起劲,我说啥也不愿意回家。奶奶伏到我耳边悄悄地说:“快回家,有好吃的。”我这才拉着奶奶的手不情愿地回了家 。到院子里一看,一家人都在院子里那颗歪脖子的大枣树下闲聊,明亮的月光照着一张张喜悦的脸。好像真有喜事要发生,没有我他们都开不了戏,谁让我是奶奶最疼爱的长孙呢?!
奶奶撇下我急忙跑进屋里,很快从黑暗的小屋里走出来,怀里捧着两只精美的盒子,我们涌上去打开包装一看,里面有一个白色正方形的塑料托盘,托盘上有四个圆形凹槽,凹槽里各放着一块棕红色布满花纹的月饼。两盒子二斤一共八小块,我家九口人,一人一块都不够。爷爷说:“城市人真小气,弄啥奶撇下我急忙跑进屋里,很快从黑暗的小屋里走出来,怀里捧着两只精美的盒子,我们涌上去打开包装一看,里面有一个白色正方形的塑料托盘,托盘上有四个圆形凹槽,凹槽里各放着一块棕红色布满花纹的月饼。两盒子二斤一共八小块,我家九口人,一人一块都不够。爷爷说:“城市人真小气,弄啥包装,多装点月饼多好。”奶奶说:“你真是老农民观念,没听说过人要衣装,佛要金装。来,都尝尝,咱掰着吃。” 那天晚上的月亮真圆真亮,借着月光我们能看见月饼上的字:豆沙、椰蓉、莲蓉、五仁。我和弟弟欢快地跑着品尝着大人掰开的月饼。特别是五仁月饼更是内容丰富、色彩艳丽,里面有核桃仁、瓜子仁、杏仁、花生米、芝麻仁、柑橘蜜饯、冰糖、红绿丝等等,白色的冰糖成了一家人追逐的目标,我吃到了好几块咬起来嘎嘣脆响的冰糖,凉凉甜甜的感觉,真是舒服极了。
一家人说说笑笑在月光下吃月饼的场景,早已随着岁月散去。中秋节又要到了,如今的月饼外观新颖,品种多,内容丰富。流行的还有特爽水果月饼、巧克力月饼、海苔月饼、花菇芙蓉肉月饼等等,满足着新时代人们对不同口味的需求。
每年中秋节我总要买一些月饼陪家人吃,而我最喜欢吃的就是五仁月饼。五仁月饼那口味香甜、绵软带酥的味道,一直是我的最爱。因为那里面包含着对岁月的留恋,同时也包含着对奶奶深深的思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