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午的作文课,我带领孩子们一起观看了今年口碑最好的一部电影《第二十条》。虽然这部电影我已经看过一遍,但再次和孩子们一起观看,仍旧笑中带泪,内心难以平静。
《第二十条》的剧情围绕着检察官韩明的生活和职业生涯展开。电影中的三个故事都与韩明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展现了法律、正义、道德和人性之间的复杂关系。
首先,公交车司机张贵生为了阻止车上的流氓行为,使用灭火器打伤流氓,结果自己被判入狱三年。当看到韩明拿着手机,指着视频告诉张贵生他的行为已经造成了“故意伤害罪”时,孩子们各个义愤填膺地喊道“凭什么?”是啊,到底什么是正当防卫?什么是防卫过当?什么又是故意伤害呢?这个“度”,孩子们应该了解和知晓。
其次,韩明的儿子韩雨辰为了制止校园霸凌,打伤了校领导张主任的儿子,从而引发了一系列家庭和社会的冲突。韩雨辰见义勇为却被要求当面道歉,拒绝道歉后面又临着被行政拘留的命运。如今校园霸凌事件屡见不鲜,有能力的孩子遇见这种事到底该不该出手?这是值得我们深思的问题。
最后,王永强和哑妻郝秀萍生了一个女儿,女儿也是哑巴。医院说他女儿可以治好。王永强为了筹集手术费,找村霸刘文经借了高利贷。刘文经以讨债为名,欺负了郝秀萍,并长期霸凌,强制占有了郝秀萍。最终,王永强在极度恐慌之下用剪刀刺了刘文经26刀,几天之后刘文经抢救无效死亡。这起涉嫌故意伤害致死案件正处于审查起诉阶段,韩明需要在法律与正义之间做出艰难的抉择。
在当时那个“谁伤谁有理,谁伤重谁有理、谁死亡谁有理”的年代,多少无辜之人受到了法律的裁决,连韩明都在质问吕玲玲:“同样的案子都是这样判的,有什么错?”这也让我想到了社会上的“谁弱谁有理”,行人或电动车闯红灯,结果被正常行驶的汽车撞到,都是汽车负全责,理由就是“我是受害者,我弱我有理”。如今在法律面前,已不再是“谁弱谁有理”,而是“谁违规谁担责”。
法律存在的意义不正是如此吗?就是要维护社会的公平正义,就是要让坏人犯罪的成本更高,而不是让好人出手的代价更大。什么是法律?是天理,是国法,是人情。公平正义对老百姓多么重要,因为每一个案子,都是别人的人生!正如韩明最后喊出的那句振聋发聩的话:法,不能向不法让步!
这部电影值得每个大人和孩子观看。我发现,孩子们在看电影的时候非常投入,看到郝秀萍被逼着签字时,他们会在座位上急切地提醒“不能签,不能签啊!”;看到不公不平会握拳咬牙,愤愤不平;看到张贵生被大货车撞击身亡,会遗憾叹息;看到最后韩明的义正辞严,全班陷入了严肃的沉默之中。我知道,孩子们在思考,在等待,这一刻触动了他们的心灵。到最后,张贵生和王永强被认定为见义勇为和正当防卫时,是感动,是欣慰,也是对法律的认可!这一刻,正义的种子已然种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