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重声明:文章系原创首发,文责自负。
这部电影上映的时候,有朋友说,那是同期上映的那一堆电影里面,最好看的。
最近它在大App上线,有朋友说,它不好看。
在短视频平台已看过它的不少宣传和正片片段,我本以为这是一部披着喜剧的外套,讲述法律道理的作品。
毕竟,马丽和雷佳音的片段,搞笑氛围拉满。
真正看过之后,才明白这是一部立意深刻的作品。
「搞笑」更像是无意的顺带,或者说,用以调和《第二十条》这个主题,肉眼可见的严肃。
以更贴近的生活的基调,来阐述刑法第二十条与我们息息相关之处。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十条:为了使国家、公共利益、本人或者他人的人身财产和其他权利免受正在进行的不法侵害,而采取的制止不法侵害的行为,对不法侵害人造成损害的,属于正当防卫,不负刑事责任。
电影的中心人物是雷佳音饰演的检察官韩明,是从一个热血小伙坚持:
“所有正确的事情都有代价,但不能因为有代价就不去做。”
变成了如今的中年大叔:
“我就想平平安安的,我就想挂职变成正式的,我对我自己都不抱期待。”
所有的故事线,都撇不开他。而且,他给我的感觉,那些全都是他最不想面对的类型:
该出手,还是该明哲保身?
仗义出手了,是对还是错?
下一次,还见义勇为吗?还制止霸凌吗?
- 01 - 张贵生
张贵生原是一名公交车司机,为了阻止车上的小混混对女孩实施侵犯,被判故意伤害,坐了三年牢。
韩明,是经办张贵生案子的检察官。
张贵生出狱之后,不服判决屡次上访,韩明屡次劝阻。
韩明拿着案发当日的录像,一段一段地给他从法律层面解释他当日的行为定性。
还给他介绍工作,让他签承诺书,让他断了上访的念头。
因为在韩明看来,全国同类型的案件没有一例是被判为正当防卫的。
张贵生就算是上访到北京,也没有用。
而其实,对于张贵生,韩明是心里是有愧的。
韩明的真实想法,也是站在判决不公一边的。
只是,他不能表达出来,也无力去改变。
因为,法律没有错。
最后,张贵生最后一次上访,韩明与妻子驱车追赶,想要再一次劝阻。
却变成亲眼目睹张贵生车祸丧生。
在医院里,从张贵生女儿的口中得知,上访,是她坚持让父亲去的,所有的上访材料,都是她亲笔写的。
小女孩情绪崩溃,把上访材料全都撕碎,哭着问韩明:
“韩检察官,如果你当时也在那辆公交车上,你看着那个人被流氓欺负,你会怎么做?你会像他一样挺身而出吗?你摸着良心说,我爸有罪吗?对他的判决公平吗?”
韩明,沉默低头。
- 02 - 韩宇辰
韩宇辰是韩明的儿子,是一所重点高中的学生。
因为目睹校领导的儿子张科伙同两人,在对同学实施霸凌,挺身而出制止,遭到了张科的动手殴打。
反击之下,韩宇辰把张科的鼻梁打骨折了。
“被霸凌的孩子不愿意承认,看见的孩子,不敢站出来指认。”
张科的父亲张主任,并不知道自己孩子的真面目。
等不到韩宇辰的道歉,一气之下便报了警。
韩明想多一事不如少一事,主张让孩子道歉。
一通分析后,老婆和孩子坚持认为不能对恶势力低头,没有错凭什么道歉。
张科仗着自己父亲的地位,又找了四个校外的小混混打了韩宇辰一顿。
这一次,韩宇辰没有还手。
韩明内心十分愧疚,但面对老婆强烈主张要报警,他却持反对意见。
原因是,儿子身上的伤没有达到立案的标准。
虽说当日张科身上没什么伤,但鼻梁骨折就能立案。
韩明的老婆气不过,在饭桌上对张主任强势表明,自己可以道歉,但孩子没有错,孩子不能道歉。
由于双方情绪激动,推搡之下,张主任倒地,手腕骨折。
同时,学校查明了张科霸凌的事实,张主任撤案,但把韩明老婆送进了拘留。
经历这一大轮事件,本来认为自己仗义助人的韩宇辰,也动摇了。
在送韩明老婆去拘留的路上,韩宇辰问韩明:
“我就制止了个霸凌,事情怎么就变这样了?那我以后看到同学被欺负,是不是就不管了?你在检察院待了二十多年,对我妈今天被拘留这事怎么看?”
韩明说:“当然得管!法律没错。”
韩宇辰:“那谁有错?”
韩明,再次沉默。
- 03 - 王永强与郝秀萍
王永强和郝秀萍是一对夫妻,郝秀萍是聋哑残疾人,他们的女儿也是聋哑人,但还能治。
为了给女儿治病,王永强借了刘文经的高利贷。
刘文经以债务要挟,对郝秀萍实施了长达半年的强暴行为。
每一次实施强暴的同时,还对王永强实施非人的虐待,常️以刀威胁。
王永强一家遭受了刘文经长期的霸凌,在最后一次时,王永强终于不堪重辱,冲上去打了刘文经,却不敌。
刘文经转身回车拿刀,扬言要砍死王永强。
王永强的恐惧达到巅峰,回屋拿起剪刀,趁刘文经的刀还没到手之前,疯狂连刺刘文经26刀。
最终,刘文经重伤后半年死亡。
在此期间,原主办检察官吕玲玲为了找到证明刘文经车上有刀的证据,证明王永强是正当防卫,一直没有提起公诉。
此举也引起了刘文经家属和相关人员的不满,用威逼、绑架的手段逼着郝秀萍做假证,放弃为王永强申辩。
所有的知情人,就跟韩宇辰学校里目睹霸凌的学生一样,全都不敢作声。
最终,逼得郝秀萍从高处绝望跳下。
也是因为这一跳,那些原本不敢作声的人们,才良心发现纷纷站出来举证。
本来挂职的韩明是极力让自己远离这趟“浑水”的,阴差阳错,成为了该案的主办检察官。
对张贵生的遗憾,对韩宇辰的愧疚,已经接连动摇着他本想「循规蹈矩」、「息事宁人」的逃避心理。
最后,被吕玲玲“骂”了一顿后,他终是找回曾经的那个自己,以刑法第二十条保护了它该保护的人。
也让相关的“恶人”们,依法得到了相应的处罚。
- 04 - 绝望
“压垮她的全是恶势力吗?不是的!是她的绝望,是她对法律的绝望,对公平的绝望,对我们的绝望!”
这事吕玲玲在郝秀萍跳楼后,“骂醒”韩明的时候说的。
可是,对法律绝望的只是每一个「郝秀萍」吗?
总感觉,其实韩明自己本身也是「绝望」的一员。
作为检察官,要理性去分析案情,而以往那些同类型的案件,都被「理性」地分段分析,判为了防卫过当或故意伤害。
「理性」分析的人,很冷静,很理性,可处于强烈危险恐惧下的当事人,可以理性吗?可以冷静吗?
一些动作,在上帝视角的旁观者看来是不重要的,就像看着一只鸡被宰的时候,食客们看到的是新鲜,而不是鸡眼里对刀锋的恐惧。
正如,影片最后的公开听证会上,台下那一群像影片开头的韩明给张贵生分析监控视频一般,句句说按法律,字字紧扣条文字眼的人们,所发表的意见一样。
一条本该用来保护好人的法律,却变成了“高不可攀”的条件。
这就是,好人的绝望。
- 05 - 法,不能向不法让步
小时候,老妈常叮嘱我:“别多管闲事,总有人会处理的,那个人不一定非你不可。”
坏人,坏在超会利用好人的特质,来达到目的。
比如,影片里的霸凌、恶势力。
比如,社会上的碰瓷、诈骗。
看过罗翔在某节目里说过:
“法律只是对人最低的道德要求。刑法只是打击人渣中的人渣。”
这个影片给我们普通人的警醒,更多是在普通副本模式下,控制好自己情绪和行为,以及自我保护取证的重要性。
而在更大的层面上,是对整个社会发出的警醒。
“法律,是让坏人犯罪的成本更高,而不是让好人出手的代价更大!”
再强的信念,也能被不公,被权利打垮的。
身在有权部门,本就有更大的责任。
如果只是为了安稳体面的生活而考公,进入有权部门,安稳地图“省事省力”。
那就跟韩明一开始只为转正,而坚决不碰要害案件一样。人情世故做得精彩,一到正经活儿就想逃。
“我们办的不是案子,是别人的人生。”
“我们难道让他们用自己命运,用整个家庭的命运,甚至是几代人的命运,去承担这个公平正义的代价吗?”
咱们不乏会理性做题,会人情世故的聪明人,但懂人情世故不等于有人情。
理性的眼睛,要睁得更大,看得更多,才看得见公平。
而作为普通人的我们,如果总抱着“总有人站出来不非得是自己”的想法,那么真正的公平,或许也不会那么幸运地能落在咱们头上。
明哲保身,保的只是一时,而坏的是整个风气,整个系统。
- 06 - 评价
我个人是挺喜欢这部电影的,喜欢它的题材,喜欢它说出了很多普通人的心声。
喜欢它的故事结构,喜欢它的人物塑造,喜欢它揭露了一些普通人都能看到,但该看到的人却看不到的角度。
或许是因为我在短视频中看过的那些片段,都配上了音效和背景音乐,显得特别欢乐,与正片内的没有配乐形成的强烈的对比。
看的时候,略略会有点割裂。
类似,抱着看喜剧的期待,却看得不是完全的喜剧。
少用配乐去烘托,不知这是不是也是影响这不影片评分的因素之一呢?
有一说一,其实这样反而是特别考验演员的演技,还有镜头的调度,因为注意力更聚焦了。
不过,这类形式的电影算是不多见的,未来还是希望能多一点这类型有内涵的「商业片」诞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