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惯”孩子:河南方言,就是非常溺爱孩子。一起做下面几道选择题,测试一下您是不是惯孩子:
1、有求必应。孩子想要什么就给什么
A、是B、不是
2、害怕哭闹。孩子一哭就满足他的要求
A、是B、不是
3、越俎代庖。成人包办所有的事情,无论孩子自己能不能做
A、是B、不是
4、心领神会。大人猜测小孩的心思
A、是B、不是
5、过分关注。大人围着小孩转
A、是B、不是
6、小题大做。小疼痛大人当成是大事紧张得不得了
A、是B、不是
7、不让劳动。将劳动当作惩罚或者不让劳动
A、是B、不是
8、赏识过度。就是表扬过度
A、是B、不是
9、当面袒护。当别人指出孩子的错误时,为他找掩饰、找借口
A、是B、不是
10、惩罚不当。该惩罚的时候轻描淡写或不舍得惩罚
A、是B、不是
11、剥夺独立。总觉得不放心,觉得孩子必须得到陪护
A、是B、不是
12、放任自由。拿孩子小当借口,
A、是B、不是
如果您的回答少于8个A,那么恭喜您,您是不惯孩子的合格家长,文章看到这,您可就此别过。要是您的回答超过八个A,就要警惕了,您可能是个惯孩子的主。惯孩子有多不好,教育专家们早就给我们总结过了:
有求必应,势必导致孩子将来自私任性,得到再多也觉得理所当然;
害怕哭闹,孩子就会以哭作为达到目的的工具而屡试不爽;
越俎代庖,孩子随着年龄增长的能力就会被扼杀;
心领神会,家长总是这样做,孩子平时就不用表达自己想法,智力发展会滞后;
过分关注,一旦失去关注,孩子就容易沮丧、心理不平衡;
小题大做,让孩子认为小事都是不得了的大事;
不让劳动,让孩子变成懒人,小时候不勤快,别指望长大了会变勤快;赏识过度,会让孩子非奖赏不作为;
当面袒护,让孩子是非不分;
惩罚不当,会让孩子无视规则,不利于他的社会性的发展
剥夺独立,该放手时不放手,孩子就会有依赖性,扼杀了孩子的潜力。放任自由,会养成孩子不好的习惯,长大了再改很难;
我国古代就有一句俗语:惯子如杀子
前苏联著名教育家马卡连柯也说:“父母对子女的爱如果不够,子女会感到痛苦,但过的溺爱,虽然也是一种伟大的情感,却会使子女遭到毁灭。”
怎么样,看完之后,心里是不是有些怕怕的?光指出问题不提供解决方案都是不负责任的行为,我是正经的实在人,不干那事儿!
怎么办呢?其实我们自己心里很清楚:不再惯!就好了,不过既然是写文章,不写点什么显得不专业似的,我给您提供几点建议:
1、平等对待。不要让孩子在思想上形成"以我为中心"的意识,不让孩子产生特殊优越感。
2、不要轻易满足要求。当孩子提出的要求不合理时,不能轻易满足。孩子撒娇要家长买玩具,家长不能爽快答应,可以跟他提条件,例如一个月内孩子能自己收拾玩具就答应买给他。让孩子学会为自己想要的事情付出努力。
3、避免隔代溺爱。很多家长忙于工作,把孩子交给爷爷奶奶照顾。家长应该首先和老人沟通好,遇到孩子做错事时,老人可以到别的房间去或者借故出去,让家长单独来解决。
4、 培养孩子自理能力。孩子长到两三岁就有了强烈的我自己干的要求,家长就因势利导从培养孩子日常生活的初步自理能力开始,培养孩子的独立性。比如自己吃饭,自己穿脱衣服,穿脱鞋袜,自己如厕,自己收拾玩具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