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读到民国诗人苏曼殊的一首《本事诗》,个人觉得颇具古典诗美。
春雨楼头尺八箫,何时归看浙江潮?
芒鞋破钵无人识,踏过樱花第几桥?
苏曼殊曾三次出家,古体诗写过“还卿一钵无情泪,恨不相逢未剃时”,小说写过自传性的《断鸿零雁记》,一生出入于情与禅之间,以“情僧”的称号闻名于世。但其实,苏曼殊也是一个对社会改良充满希望的热血青年,是一个革命者,他参加过革命诗社——南社(没错,女革命烈士秋瑾也加入过)。苏曼殊身上有激昂慷慨,为革命振臂高呼的一面,但由于他的个人经历和易于感伤的精神气质,也有颓唐感伤的一面,这首诗便充分体现了苏曼殊漂泊日本时的游子心态。
“春雨楼头尺八箫”,在一片凄婉迷茫的雨中世界中,诗人客居在异国的小楼上,听着一首《春雨》曲,想起了家乡的浙江潮,这里的春雨既是诗人听到的《春雨》曲也是春日里的一场真实的雨,也可理解为国家处在风雨飘飖之中,“何时归看浙江潮”,既是对家国故土的思念,也可以理解为诗人心念国内的革命思潮。“破钵芒鞋无人识”暗含了诗人凄楚的身世,“踏过樱花第几桥”,是诗人对生命的体悟。日本的樱花绚丽而短暂,诗人在漫天的樱花飘洒中孤独前行,断鸿飘零,不知归处。
苏曼殊真是集才情与浪漫、亢奋与忧郁于一身,古典诗在诗人笔下焕发诗美。诗人的生命亦如樱花,绚烂而短暂!可惜,可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