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物语言学》是一部妙趣横生,从冰激凌开始,到薯片、番茄酱,横跨欧亚,探讨食物、语言、文化传播间关系的作品。一些日常生活的食材,从名称就可以看出其奇异身世。
《常识与通识》所收的十二篇文字,是阿城在文学杂志上发表过的作品集锦,谈话的主题是「常识」。例如 谈到「思乡」,他认为思乡就是思饮食,思饮食的过程,思饮食的气氛;为什么会思这些?因为蛋白在作怪。谈到「艺术」,阿城的说法是:艺术乃是起源于催眠, 首先是自我催眠,由此而产生的作品再催眠阅读者。再说说「鬼故事」吧,阿城说,鬼故事差不多就是在表达我们在文化中不得释放的潜意识。 为何阿城要与中国大陆的人们谈论常识?因为,相对于当今高度发展的经济,中国一直是意识型态较稀薄的国度,阿城希望藉由这些文字,将人们唤回一个真实无欺的世 界,让读者不断增进常识。
晓卿说:我在介绍一道菜的时候,会提醒自己思考马斯洛的三个需求(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社交需求、尊重需求和自我实现需求。1954年,马斯洛在《激励与个性》一书中探讨了他早期著作中提及的另外两种需要:求知需要和审美需要。这两种需要未被列入到他的需求层次排列中,他认为这二者应居于尊敬需要与自我实现需要之间)。讲好吃是浅显的也是讲的最少的,讲背后的劳动是浅显的,你应该感谢上天的恩赐,讴歌土地!
列维-斯特劳斯说(法国作家、哲学家、人类学家结构主义人类学创始人,代表作《种族的历史》《忧郁的热带》《神话学》)“烹饪是人类所有文化的原点”,为脑的发育提供了丰富的营养!
其实喝茶最浅显的就是审评品质的高低优劣,一片叶子吸收了阳光雨露,化成一碗汤汁流淌在我们的身体里,我们应该看到美味背后的劳动,看到这肥沃的大地的孕育,甚至看到遥远的过去,散落在光年里的,人与自然的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