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张灏璇
初遇高师,便是华丽的篇章,如午后乍醒的蝶儿滴转着曼妙的舞步不经意间歇落在一簇花丛里,却独选了最含韵味的一朵。
忘了当初怀着怎样的情绪,抬头望了一眼大门上方“广东石油化工高州师范学院”几个大字。在夕阳的余晖下闪着属于它的光芒。这里没有心目中现代钢筋水泥里纵横交错,拔地而起的建筑,没有都市的喧嚣,反而多了一份城镇的宁静。我踏着暗灰的水泥地向前走去,看着树下斑驳的光影,忽地默念顾城那句:“草在结它的种子,风在摇它的叶子。我们站着,不说话,就十分美好”。一切悄然亲切起来。
抚摸起来凹凸不平的石墙,细细看那深遂的纹理,风轻吹着古老的建筑。听那调皮阳光钻进石缝的声响,嗅果树里龙眼、荔枝等枝杈间散发的独特气味,盛夏里,石凳上的我流连忘返。这古色古香,尚未被时代洪流淹没的小城书香院校!
历史总是被铭记的,我急切地探索高师的秘密,如同贪婪吮吸春雨的笋芽儿。默默翻开她的扉页,且愿细道它的美。记忆大门慢慢开启,我扶着历史的绳索,仿佛看到眼前兵荒马乱的景象,却执意地走向了古朴且庄重的民国建筑,希望揭开迷人的故事:立下汗马功劳的民主革命战士梁海珊便是这个礼堂的主角,儿子梁华盛为纪念父亲创建了“海珊堂”。这里收藏着对革命英雄的最崇高敬意,也是高师精神的殿堂。曾一度成为危楼的它于2010年接受修复工作,如今成为永载师生欢声笑语的殿堂,成为学生活动基地。非同一般的古典美也让“心系国家安危”的爱国精神充满校园每个角落。
抗日名将的事迹鼓舞一代又一代的高师人,革命摇篮卧着一颗炽热的爱国心!我心中最美的海珊堂,宽敞高贵,有着民国气息,至于台上的帷幕不仅拉开一道道历史风景,也让我回味着《城南旧事》里毕业典礼上“长亭外,古道边”的心伤,或许是扎着两条辨子的女中学生站在台下听抗日时期台上校长振奋人心的号召,随着岁月的流逝。这些情怀沉淀出更加热烈的美。
高师的美,美在古朴的细节,图书馆里泛黄的纸页,擦花了的条形码上可以读出从“女子师范学院”到如今,学校静变着却又翻天覆地的成长,藏书里有千万代人的情结,我不禁坠入深思。在这些书籍面前,我觉得有一股强大的磁力,吸引着我迷茫的心,灵魂若与伟人交流,我这块无助的磁铁,也能凭借强大的磁场,与高深的境界靠的更近吧。我愈发感到羞愧,在书海里显得那么渺小,却渴望化成一滴水珠,融入其中。
高师之美,美于文化的传承,书法绘画得到重视在我看来是具有真正担负文化传承责任的。看着千年中华文化的流失是国人的痛,所以源远流长的中华汉字在毛笔,粉笔和钢笔笔尖下书写出灵动的乐章是令人欣慰的。学生深厚的求学兴趣,教师课堂上的认真讲解,师生间的互动,校园里创新意识的不断传播,都证明了她与时俱进的同时也能保持一颗平常心的低调气度。高师,不仅有书香也有墨香,在日新月异的高科技里不断地成长。
高师之美,美在细节。我爱那些大大小小的竹编纸蒌,有古人奋笔勤练掷纸堆积书页的美感也体现着可持续发展的环保理念。纸篓上虽没有醒目的标签提示却也抓住了人们柔软而文明的心。棕红色的木门敲出了尊重的礼节,焕然一新的运动场又交错着现代体育竞技精神的美感。运动健儿如羚羊般矫健飞奔的身姿,在红白相间的跑道上牵动我飘远了的思绪,汗水渗透衣衫,黝黑的肤色里泛着红光照出健康的印记。
与高师的邂逅,萦绕耳畔的那句:“他说你为人称道的美丽,不及他第一次遇见你”再度响起。这湛蓝深远的天似乎能容纳一切,这浩瀚璀璨的星空,没有了城市高楼的视觉阻碍,闻着花草的馨香,感受氤氲的雾气,朦胧淅沥的小雨,触碰晨光乍现的暖意,听朴实农民飞扬门口的叫卖,远处飘来小吃的香味。我开始愈发深沉的喜欢这原本让我失落的学校。这里不仅有师生之间关切的温暧,也有一起奋斗的精神。
高师以最踏实步伐前进,伴着新中国的步步成长,始终担当着传承文化的坚强后盾,中国也见证着她80余载风雨兼程的蜕变里透露着低调谦虚的气度。在这快节奏的尘世里独守安逸和静谧。
“德高为师,身正为范”这一精神永不断续!在这即将迎来高师85周年华诞日子,我愿执笔真诚祝福这个三年后成为母校的,亲爱的你!千言万语化作一句简单的问候。
高师,祝福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