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两天在看《创京东》这本书。京东商城的名字,如今已经如雷贯耳了。虽然我并非它的忠实会员,但曾经一度也在上面购物消费。
如果不是看这本书,我对京东的印象仍旧停留在几年前。大约在2011年左右,京东、淘宝、苏宁等几家电商网站打起的价格战,至今想来还历历在目。基本上每天在百度新闻里都能看到关于价格战的新闻。媒体们也在用犀利的文字分析这些电商打价格战的猫腻。
也是从那时候开始对电商之间充满硝烟味道的竞争有了一定的认识。而当时的京东是以低价、高质占尽优势,再加上密集地发放各种优惠券,下单即免快递费,送货上门等措施,笼络了一大批消费者。
我还记得有位朋友曾经兴奋地说,只在京东买了一个2块钱的东西,没想到快递费都没收。这样的策略迎来的当然是大量用户的注册、消费。
当我只是一名消费者去购物的时候,对京东直接感受就是价格低、服务好。也从来没想到他们为什么会这样做。
看了这本书之后,才明白,所有的决定背后都是有原因的。
京东的品牌和刘强东的个人品牌曝光度越来越高,大众看到的只是他高调地接受采访的一面,作为企业家代表参加人大会议光鲜的一面,与奶茶妹妹恋爱结婚浪漫的一面,但结合京东的发展历程,你才会明白这一切选择背后都是有逻辑可寻的。
京东的起点非常传统,就是在中关村租赁柜台卖IT产品,后来才做了网站,并逐步地扩大了规模。
为什么在电商争夺战中,它最初能以价格战取胜?那时因为他们对这套打法已经非常熟悉了,当年在线下就曾多次以价格战取胜。到了互联网的世界,自然选用了这熟门熟路的方式。
电商是非常烧钱的模式,而且因为商业模式非常类似,一旦在发展过程中找错方向,就很可能万劫不复。当年风光无限的当当网就是一个例子。此时最好的应对方式就是走差异化道路,以及选择一条最难的路。
京东就是这样做的,除了价格战,自建物流系统也是它的一大特点。这条路走得艰难又漫长,因为要做的全是苦差事。几乎没有电商企业愿意这样做。
甚至当年京东最大的竞争对手新蛋网的高层曾经嘲笑刘强东的这一做法。而时间会证明当时的选择。物流系统目前成为了京东最有价值的部分。
被誉为中关村第一才女的梁宁曾经撰文,写看过《创京东》这本书的感受,她提出了一个微缩样本,就是1万白领和10万蓝领的对比。京东员工的构成大约就是按照1:10来的。
如果说在办公楼里有1万名白领的话,那分布在全国各地的京东蓝领员工就有10万人,这包括快递员、仓库管理员等最基层的员工。
正是因为有这么多基层员工的存在,京东才能成为现在的模样。在读书的过程中,我印象最深的片段是刘强东刚开始创业的时候,办公室和住处就不分家,平时和员工们一起吃饭、喝酒、熬夜工作。
他非常注重一线的工作经验,因为他自己就是白手起家,一点点把企业做大的。所以他招收的管培生,在公司里也是会被分配到各个一线岗位中,实行轮岗制度,甚至打包、打订单、拉货这些粗活、重活都要一一体验。
北京的寒冬里,大家在仓库里盘货、装货、脚被冻得没知觉,这都是实实在在发生的事情。这些被精心选拔出来的高校精英一毕业,就被安排来做这些工作,想必很多人是不理解也接收不了的。
可这就是京东骨子里长出来的一套文化,不怕吃苦,执行力强,打硬仗,都是徒手打天下锻炼出来的一种做事方式。
很多人会羡慕牛人的成功,每当看到成功人士站在台前熠熠生辉,举手投足之间尽显领袖风范,在接受媒体采访的时候张口闭口谈企业战略规划、行业发展趋势等高大上的名词,被邀请出席各种名流汇聚的场所的时候,心里不禁会泛起一种羡慕的感觉。
也许还会幻想着有朝一日也能像他们那样光彩耀眼,也会拿自己的现状跟他们做比较,为什么不能像他们一样把各项事务运筹帷幄?为什么没有他们那样的视野和眼光?为什么没有他们的资源和机会?
可是如果有一种方法,让你的人生与他们对调,走他们走过的路,吃他们吃过的苦,你未必能够坚持下来。
有句话说,看到贼吃肉,没看到贼挨打。虽然放在这里讲不合适,但道理是一样的。
跟风是大多数人的习惯,比如看到牛人们用什么品牌的护肤品、手表,喝什么品牌的酒,穿什么品牌的衣服,甚至说什么话,都会不由自主地效仿。可是学这些东西,对自己有什么好处呢?
学到的这些东西只会让自己更虚浮,而真正要学的是他们面对一次次挑战的时候表现出来的勇气和吃苦的精神,这才是最宝贵的财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