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代的英雄聚义还是农民起义,最终结果只有两种可能:成者为王建政权,败者为寇被消灭。
水泊梁山,聚集天下108单好汉,其中人才,可谓是文韬武略者有之,身怀绝技者有之,睿智多谋者有之。可最后的结果令人叹息,宋江以一己之愿,热脸贴冷屁股,几经周旋被朝廷招安。他不明白,他所率领的梁山集团与农民军方惜集团,均为朝廷的眼中刺、肉中钉。高俅,蔡久等奸佞小人设圈套,说服皇上派梁山集团去征讨方腊集团。梁山集团与方腊集团几经恶战两败俱伤,最后方腊集团被歼灭,梁山集团受重创,108单好汉所剩无几,死的死,伤的伤,走的走。林冲之前因高俅被宋江放走而气绝身亡;鲁智深看破红尘,招安之前出家;武松一手擒方腊,不愿回朝受封,也出家当了和尚。宋江率余部回朝封官后,他本人与卢俊义被赐毒酒身亡,李逵被宋江召回陪酒身亡,军师吴用埋了宋李后,悲愤欲绝,回梁山吊死在曾经聚义的忠义堂。整个故事以悲剧收场。
其实,水泊梁山从一开始就注定最后会悲剧收场。这个组织,本身具有以下致命的缺陷:
一,历届领袖,没有一个有建立全国政权,统一全国的抱负。
梁山先后经历了三任领导人,第一任是王伦,王伦时期的梁山,主要依靠杜迁、宋万、朱贵,没有任何杰出人才,所以只满足于打家劫舍,梁山其实就是标准的土匪窝;第二任是晁盖,晁盖时期的梁山,武有林冲,文有吴用,实力强悍了很多,所以不满足于只是打家劫舍,而是竖起“劫富济贫”的大旗,但这比起王伦时期,已经是个进步;第三任是宋江,宋江领导下的梁山,好汉们来自各个领域,人才济济,声势浩大,完全有做大做强的条件。于是宋江趁机打出“替天行道”的大旗,表明梁山已经不再只是做些劫掠财富的事情,而是升级到了辅国安民,为朝廷分忧的层次了。
按人才条件,宋江领导下的梁山是最有前途。但宋江的理想和抱负始终只能停留在为朝臣分忧,没有上升到建国立业,统一全国的抱负,他率领的梁山集团像一头力大无穷的牛,鼻子却始终被朝廷的奸臣逆子牵制,以致最后整个集团土崩瓦解,以悲剧收场。
二,组织中始终以江湖义气为纽带,缺乏一个系统规范的管理与组织体系。
梁山好汉中,许多都是贫民草寇出生,入伙以来也没有接受规范化的训练,整个组织散漫,一旦遇到重要的活动,就缺乏战斗力,出岔糊子。为招安一事,宋江曾组织一小队人马去东京,宋江欲寻找机会面见皇上。当时时迁是小队伍中的一员,他突发奇想,想坐一坐皇帝的龙椅,于是他擅自深夜潜入皇宫,在差点御林军发现,离开时顺手拿走了皇帝的御笔。第二天,御笔被偷被高俅的官员发现,怀疑是梁山的队伍进了京城,于是马上发功军队,包围了宋江计划与皇上见面的御香楼。宋江得以逃脱,却失去了一次为皇帝面谈的机会。事后时迁也没有受到处罚。
梁山有禁酒令,喝酒者斩。李逵好酒,在训练的时候偷偷往嘴里灌酒,酒胡子掉到地上,宋江装作若无其事。在李逵旁边经过,顺脚把酒壶子一脚踢飞。
梁山规定,擅自下山者斩。宋江派彦浪子燕青去会李师师,李逵争着要同去,宋教安排阮小七把李逵关起来,李逵用计骗走看管人员,取下木门,私自下山,跟随浪子燕青而去。
李逵数次犯法,没有受到惩罚。其中,宋江要处罚李逵,众位好汉相劝,宋江也不了了之。可想而知,这种靠江湖义气的的管理体制,如何能够做大?
三,接纳天下英雄的同时,未能广泛的发动群众,建立政权的根据地。
梁山的作风是,不侵州府,不扰百姓。他们的斗争目标是贪官污吏,地方恶霸。他们每战斗一次,获取钱财后又退回梁山,没有对外建立根据地,努力范围得不到扩展,未形成区域性的军事组织,单点组织努力范围与影响力非常有限。这种方式无法建立一个有体系的政权。所以他们始终停留在土匪窝的模式,当然组织力量也无法形成规模与体系。当然,这也是受限于宋江集团的战略眼光。
一个国家政权之外的军事组织,最后结果只有两条路:要么建立新政权,推翻现有的政权;要么被现有的政权消灭。也就是前面所述,胜者为王,败者为寇。宋江没有将命运掌握在自己手里,反将希望寄托于朝廷,结果被朝廷所灭。
最初的不明选择决定了最终的悲剧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