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组织所谓青年教师大比武,讲课部分给定的文本是苏教版必修四课文《雷雨》,上课过程中因为时间把握不是很精确,导致最后大招没有放出,很是遗憾。
那个没放出的大招,就是关于《雷雨》被选入高中教材的意义的一点个人想法,干脆写到这里,聊作纪念。
按照课堂进展,这部分内容出现在最后结语部分,如下:
好,课文我们就全部讲完了,接下来我有最后一个问题要告诉大家,这个问题很重要,是我讲这节课的最终目的。可以这样说,前面刚刚讲过的内容大家现在就可以全部忘掉,但接下来这个问题一定要记牢,那就是:我们学《雷雨》的意义何在?
对,是因为《雷雨》经典,但它的经典不仅仅是因为它是中国话剧的“百年一戏”,也不仅仅因为剧情紧张、矛盾冲突激烈,更不仅仅因为《雷雨》情节上的很多巧合设置为现当代言情剧、偶像剧提供了一条经典的兄妹畸恋的贯穿线;最重要的是它强烈的象征意义。
各位同学,在座的你们都是一个个小周朴园,你们每个人,都有一个侍萍,这个侍萍还有一个别名,姓理名想;周朴园曾经出国留学,你们现在不用出国,也开始学习数理化,学英文,学政治哲学、政治经济学,但是,你们和周一样,学到的只是知识,是死板的东西,而真正先进的思想,在你们的大脑里了无痕迹。于是,在若干年后的某一个雷雨之夜,或某一个年三十,除了少数几个人可以冲破密布的乌云,剩下绝大多数同学,会把自己别名理想的那个侍萍亲手赶出家门,推进河里,然后拍拍手,开始走向社会。从那一刻开始,恭喜,你们长大了,变成了大周朴园,并且开始专制又一批小小周朴园。
《雷雨》这部戏在揭示,同时也在被证明着。它揭示了之前几千年来中国传统封建大家庭对人性的遏制、压抑以及扭曲;在《雷雨》写成之后的将近百年里,封建大家庭没有了,但一个个小家庭里发生的喜怒哀乐无不证明着《雷雨》的正确性,那就是,每个小家庭里几乎都有一个封建大家长,说是“几乎”,因为社会毕竟在进步,比起以前,现在好太多了,但是这种进步仍然不够,从生物学上来说,这是一种遗传和复制,而你们,肩负的是“变异”的使命,是创新和文明。
所以,我希望你们记住一句话:知识只能改变一个人的命运,而思想才能改变一代人。希望你们这一代,可以更好,可以让云销雨霁,雷声不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