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田人常羡慕读书人,读书人也常羡慕种田人。 竹篱爪架旁的黄粱浊酒和朱门大厦中的山珍海鲜,在旁观者所看出来的滋味都比当局者亲口尝出来的好。 读陶渊明的诗,我们常觉得农人的生活真是理想的生活,可是农人自己在烈日寒风之中耕作时所尝到的况味,绝不像陶渊明所描写的那样闲逸。
人常常不满意自己的境遇而羡慕他人的境遇,所以俗语说:“家花不比野花香。”人对于现在和过去的态度也有同样的分别。本来是很辛酸的遭遇到后来往往变成很甜美的回忆
看倒影,看过去,看旁人的境遇,看稀奇的景物,都好比站在陆地上远看海雾,不受实际的切身的利害牵绊,能安闲自在地玩味目前美妙的景致。 看正身,看现在,看自己的境遇,看习见的景物,都好比乘海船遇着海雾,只知它妨碍呼吸,只嫌它耽误航程,预兆危险,没有心思去玩味它的美妙。[持实用的态度看事物,它们都只是实际生活的工具或降碍,都只能引起欲念或嫌恶。 要见出事物本身的美,我们一定要从实用世界跳开,以“无所为而为”的精神欣赏它们本身的形象。总而言之,美和实际人生有一个距离,要见出事物本身的美,须把它摆在适当的距离之外去看。
树的倒影何以比正身美呢? 它的正身是实用世界中的一个片段,它和人发生过许多实用的关系。 人一看见它,不免想到它在实用方面的意义,发生许多实际生活的联想。 它是避风息凉的或是架屋烧火的东西。 在散步时我们没有这些需要,所以就觉得它没有趣味。 倒影是隔着一个世界的,是幻境的,是与实际人生无直接关联的。 我们一看到它,就立刻注意到它的轮廓线纹和颜色,好比看一幅图画一样。这是形象的直觉,所以是美感的经验。 总而言之,正身和实际人生没有距离,倒影和实际人生有距离,美的差别即起于此。
同理,游历新境时最容易见出事物的美。习见的环境都已变成实用的工具。比如我们久住在一个城市里面,出门看见一条街就想到朝某方向走是某家酒店,朝某方向走是某家银行;看见了一座房子就想到它是某个朋友的住宅,或是某个总长的衙门。这样的“由盘而之钟”,我们的注意力就迁到旁的事物上去,不能专心致志地看这条街或是这座房子究竟像个什么样子。在崭新的环境中,我们还没有认识事物的实用意义,事物还没有变成实用的工具,一条街还只是一条街而不是到某银行或某酒店的指路标,一座房子还只是某颜色某线形的组合而不是私家住宝或总长衙门,所以我们能看出它们本身的美。
一般人迫于实际生活的需要,都把利害认得太真,不能站在适当的距离之外去看人生世相,于是这丰富华严的世界,除了可效用于饮食男女的营求之外,便无其他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