陌上杨工作室‖以阅读改变教育(二)


语文是人文教育的基础形式

工具性与人文性一直是语文教学争论的焦点。要解决的最重要的问题之一就是处理好工具性与人文性的关系,在教学过程中将工具性与人文性结合起来。

(1)关乎民族身份认同与个性彰显,每个人的生命品质。

语文课程蕴含了极其丰富的人文因素,基础教育阶段是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逐步形成的时期,在语文教学中渗透人文教育,将对学生起到很好的引导作用。

(2)关乎审美精神的培养,个体终身兴趣与人格的发展。

语文教学与学习都是主观与个性化很强的行为,《语文课程标准》中强调要鼓励学生多元阅读、珍视学生的独立感受。现代语文教学,就要鼓励学生通过大量阅读,通过自身与语言的亲密接触,触发自身的审美感受。在这一过程中,要注意培养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阅读理解及课内外互动。也要通过阅读,引导学生情感态度的自我感知。

(3)语言是思想与情感的载体。

就语文学习来说,其核心任务属于学习语言文字运用。所以,无论是语文教学的目的设定还是语文课程的实施,都必须统一于学习语言文字运用。也就是说,学习语言文字运用应该是语文课程的根本所在。

(4)人文教育要回归生活,回归个体生命。

就语文教学而言,必须要从语言文字的学习中回归生活。一篇篇文质兼美的作品就是一个个人文教育资源宝库。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应当认真挖掘文本中的人文教育资源,从中找到学生成长所需的养料。

                      2020.11.16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