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经中有颂美人的,有描写弃妇和怨妇的,还有一种跟女子相关的作品,那就是闺思。闺思是中国古代诗歌重要的内容之一,诗中的女主人通常称为思妇,思念的对象都是外出的丈夫,外出的原因,有的为从军,有的为经商,其中有表现怨恨情绪的,所以也叫闺怨。
《古诗十九首》中有一首闺怨诗
《青青河畔草》
青青河畔草,郁郁园中柳。
盈盈楼上女,皎皎当窗牖。
娥娥红粉妆,纤纤出素手。
昔为倡家女,今为荡子妇。
荡子行不归,空床难独守。
一句“荡子行不归,空床难独守”道出了说不尽的抑郁。唐诗中的闺怨诗也颇多。清朝许瑶光《再读诗经四十二首》第十四首云:鸡栖于桀下牛羊,饥渴萦怀对夕阳。已启唐人闺怨句,最难消遣是黄昏。他认为《诗经》《君子于役》为此诗为唐人闺怨诗之滥觞。
君子于役,不知其期。曷至哉?鸡栖于埘。日之夕矣,羊牛下来。君子于役,如之何勿思!
君子于役,不日不月。曷其有佸?鸡栖于桀。日之夕矣,羊牛下括。君子于役,苟无饥渴?
《诗经》的《伯兮》同样是一首闺思诗,并且留下名句:自伯之东,首如飞蓬。岂无膏沐,谁适为容。
伯兮朅兮,邦之桀兮。伯也执殳,为王前驱。
自伯之东,首如飞蓬。岂无膏沐?谁适为容!
其雨其雨,杲杲出日。愿言思伯,甘心首疾。
焉得谖草?言树之背。愿言思伯。使我心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