岁末漫长,杂物纷乱。好容易大致规制齐整,却满身尘螨,内心仍较为嘈杂,同时灵感严重不足。
最近,或者说好长一段时间,一直在纠结,表达这些日常,或者过往,或者道听途说的他人的日常和过往,所用的文体。
中文系毕业的母亲,一直是自己的小随笔的忠实读者,也时常以充满宠溺的语气淡淡地诟病道,文字蛮好的,也算是合格了。文体却,嗯,四不像。可能,中文系是不是不承认随笔是一种,文体。
你的文字倒是比较幽默,可以尝试写小说呀。
母亲是半职业诗人,说这话的时候,自然地跳过了诗歌,反正她知道我写不了诗歌。
母亲出产众多,获奖众多,文友也有些许。家中文稿累叠,书籍纷杂,书柜,甚至各处本应闲适留白的角落已然难以承载。有时,年幼的我也会被莫名拉去各种文人叔叔阿姨的,严肃也不失自由的,诗歌聚会。
席间,大家相谈甚欢,觥筹交错之时,经常会有潇洒的人士突然昂首起立,诚挚表示要吟诗一首,在众人欣赏的,迷离的眼神中,充满深情地朗诵自己的得意之作。
在这美好的氛围中,少时的自己往往难以自控地瞅向大门方向,脚趾抠地,倒吸冷气,四肢发麻,而后几欲先走。
成长道路的周边,诗意氛围满满,耳濡目染都已足够,却着实不争气,并没有成为了诗人,却染上了诗歌尴尬症。母亲也着实无奈。
或许每个人适合的表达不一样吧。诗歌美好的酸臭味,难以承受。当然,它还是最好的,最凝练的文体,没有之一(求生欲必须拉满)。
说完诗歌,再说回小说。
比起一本正经地饱含深情地朗诵,自然地不刻意地搞笑可能轻松多了。小说给这种搞笑无疑提供了更广阔的天地。
幽默搞笑,可能只能是一种文风,说文风也,蛮装的。不过是一个外壳吧。实际还是看它背后要表达的和统筹的一些情绪,场景,人物及思想。这种统筹可能需要天马行空的想象,深邃独特的思想,和深谋远虑的设计。
有时候也会随意翻看一些小说写作指南,人家说了,写小说,需要有创新,有想象,有结构,最重要的,得有生活。
如果想写点独特的,厚重的小说,恐怕得拾掇点素材,比如到荒凉偏远又不失烟火民俗的村落里生活一段时间啊,去非洲草原和造型别致,热情狂放的野生动植物待一段时间啊,或者采访采访历经浮沉,满身故事却眼神依然深邃清澈,依然相信自己,热爱生活的相关人士啊。
前述种种,对杂物缠身,压力山大的中年社畜来讲,难度还是太大。
诗和远方,日常攻坚,难以兼得。
确实想把一些思绪,想法,或者自己的和他人的一些好玩的,有趣的,尴尬的,淡淡忧伤的故事做一个表达。
那么是不是一定要把前述的这些那些,嵌入一种文体,如果随笔不算文体的话。
随笔是轻松的,可能在专业人士看来,终究可能也不过是一种好听的,为懒惰找的一个美好的借口。
是啊,拿起笔就可以写东西。可是写出来的东西给人的观感,太有学问了。
可能也只是生活点滴和情绪的表达,也更是时间长河中的生命和思想的描述,要素材,要结构,要铺陈,要烘托,要留白,难的啊。难度与期望的艺术高度成正比。
艺术高度是一种意义,也还有一个更为重要的现实的意义,隐隐的感觉,写作可以减压,写出艺术的作品可以减更多的压啊。
还是那种感觉,艺术,生活,生命,甚至是工作(求生欲再次拉满)的探索还是相通的。艺术地生活,工作,再能创造点不那么四不像的啥,也挺好的。
可能,还得,先四不像一段时间吧。还是太理想化吧,也还是懒吧,也怨不得谁。再等等看。
先过年吧。
但愿新的一年,离新的文体更近一些,各个方面吧,成长一些。也向所有伟大的作品和伟大的人物致敬。
也愿各位亲朋,各位有缘人万事顺遂,新年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