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日,我们去了曼利海滩。
我们从达令港海事博物馆边的公共渡轮码头坐上F4渡轮,到歌剧院所在的U形码头,然后坐上快轮(也可坐F1渡轮)去曼利。
从环形码头到曼利大约30分钟,快轮可能会快一点,但是快轮轻,在接近太平洋入口处,被大洋进来的海浪颠得摇摇晃晃,叫人心惊胆战。
从曼利码头下船,我们向右沿海边走过一个路口,然后左转沿着一条街道,大约5-6分钟就到了曼利海滩。
曼利海滩是面向太平洋的半圆形海湾,海水边有白色沙滩,我看其西边拐角外还有数个半圆形海湾沙滩,可能都叫曼利海滩吧?
曼利海滩直接面临太平洋,其海浪比较大,不太适合在海里游泳,沙滩上多处提示人们不要下海游泳,但是,海水中还是有不少人,不过大部分是拿着滑板,可能是练习冲浪的吧?!但是我看了一大会儿,也没见一个滑起来的,远比不上邦迪海滩的冲浪者的水平。
我们沿海滩向右边走,我主要是想登上崖顶观看大海。海滩南头是一片高崖。崖石也围成了一个小沙滩,有华人译为雪梨海滩。
这里海水清澈,据路边牌子提示其海水中许多生物,我站在海边也能看见水中有鱼游动,在海边石头上还看到螃蟹在爬。在岸边草地看到一种身子、腿、嘴都很细长的鸟,还看到一只头有拳头大的蜥蜴,看来这地方环境真是不错。
我们过雪梨沙滩,登上其后边的山岗,在这里确实能看见远处的海洋。但是其南边还有高峰,也有步行道路,于是我们就沿步行道路上行。
绕过一个大石看海,大石下面形成一个半圆的石龛,下面有长椅,外边有铁栏,确实是让观景的地方。但是这里趴着一条长约30公分的蜥蜴,我吓它,它竟然一点也不害怕,一动不动,倒是把我爱人吓得不敢过来。
我们继续上行,遇到一道石墙,石墙有一个小洞,人低下头能过去,但有一个小门,门上有一个狗的图形,图形上划着一道红色的斜杠。我们搞不懂啥意思:难道这是私人园林?我们正想返回,见有两个西裔女人从里面路上出来,我爱人(用英语)问她们,她们说,这是公共园林,前面800米是大路。门口标识是不准带狗进入。
我们由此进入这个公园,这其实是个野生公园,除了一条人行步道,都是野长的一人多高的灌木林,走在里边,见不到一个人,确实叫人心慌的。
走出这片灌木林,确实见到一片大路,路边有一个标识牌,箭头边有照相机图案,有生活区图案,有轮船图案,我坚持按相机图案所指方向走,我爱人有点犹豫。这时又过来一个跑步的女孩,我爱人问她,她告诉我们路标牌旁边有一个铁盒,盒里有免费给游客的地图。我们打开铁盒,果然有地图。我们就按照地图所标路线,走行人道。
这里的行人道是用钢网铺的,就在草地上,架上一条路,离地有10公分左右,也不影响下面的青草生长,这办法真不错,不用打地基,不用石头或砖头,不用水泥沙子,也不破坏生态,我们应该推广一下。
我们走到一个大院子,可能是个生活区吧,很大,光院子里的一个广场也比足球场大,其房子也不少,一排一排的,但是没人,偌大的一个地方不见一个人。我们在此专为游客建的休息亭子间吃了点午餐,继续按地图指示前行。
穿过一片林子,又走到一条大路,不过不是柏油路,是土石路。路边又有提示牌,指向一条钢网的步行小道,我们就沿步行小道,又走进一片灌木丛林,里边有低矮的苇草植物,有开着鲜艳红花的不知名的灌木。转了一圈,又回到了那个土石的大路上,可能是叫人看里面的野生植物的吧。
沿土石大路前行,路上渐渐有人行了。土石路尽头又见有一条色彩斑斓的路,我爱人说地图上所标英文说是梦幻之路。
过去梦幻之路又见一门大铁炮,铁炮过去是一段红砖路,路上铺的砖上还刻有文字,还有纪年,路两边还有数个大理石砌的三面矮墙的方形建筑,上面刻着图片、文字。我爱人说地图介绍这是纪念二战的,还说这是军事要塞。我不知这里二战是否打过仗,对此表示怀疑。
过去这段,又走了一段土石路,出了石墙,来到一个停车场,停车场边有一个人行、照相的道路,我们终于到了我想要到的目的地,即悉尼海湾入海口北边的海角,英文叫North Head,意思是北岬角。北岬角与南岬角相对,构成悉尼海湾的门户。
站在北岬角,南望南岬角,危岸耸立,惊涛白浪,楼房树木,影影绰绰,东望太平洋,浩浩荡荡,横无际涯。顿感天地之广阔,自身之渺小,有庄子无涯有涯之叹。
然后,于北岬角边的游客服务中心乘135公交,达曼丽码头;由曼丽码头坐公共渡轮返回。此日每人共花费公交费22澳元。
2017年12月22日补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