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以为自己是一个悲观的乐观主义者,但在近一年里,渐渐地丢失了一些平静与笃定。直至近日去朋友家做客,以及在办公室激进、偏激、毛躁的工作状态,终于变成了自己讨厌的样子,哈哈。
突然想起马家辉在一个节目中说到“解决焦虑的方法可能就隐含在焦虑本身中”。虽然马家辉经常拿肉麻当有趣,但是马家辉的系列节目中慢慢喜欢上马老师的“不正经”,或许在他的“不正经”中有他的善良与乐观,有面对“生活无非是苦”的人生智慧。如果说生活就是修行,那在夜深人不静的时候,给自己说声加油。
弗洛伊德在晚年提出,人格由本我、自我和超我三个部分构成。即本我是完全的潜意识;自我以现实为基础,衡量事情的利弊;而超我是我们理想化的状态。当我感到内心焦虑时,或许是内心失衡的一种表现。本我的享乐主义,让自己做事不够专注,无法走出舒适区,致使难以突破能力的天花板。还有在对现实的判断时,容易受主观偏见的影响,思路局限,工作执拗,言行不当。在追求超我的过程中,往往又受限于能力的欠缺和认知的不足,往往会陷入自责的境地。
回首自己最近的状态,何尝不是迷失与错乱。在繁忙的工作中,常被日常的琐事羁绊而忽略工作的轻重。《麦肯锡教我的思维武器》中,告诉我对自己能力的提升有帮助的事,应该优先去做。那么能力指的是哪些呢?业务能力首当其冲,专业的知识是让别人信任的基础,当然业务能力还包括了高效;沟通能力在团队合作中也显得越来越重要,如何互相理解,发挥协同效力,快乐工作亦是被自己忽略的问题。在两点一线的生活里,也犯了同样的错误。追求美好的婚姻,但对婚姻和感情的认知裹足不前,向往提高收入,却不肯走出舒适区。
记得马家辉老师在回答一位听众问题时说,制定一个三年或五年计划,然后付诸行动,朝着这个目标一点点前进,如果成功了,那我们可以庆幸发现了自己的潜能,哪怕最后失败了,但我们仍旧可以享受这个努力的过程,也知道了自己哪方面的不足。这是一剂治愈内心焦虑的良药,愿自己能按疗程服完,哈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