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一哭,大人就想方设法的满足孩子的一切需求,甚至很多明知道是错但只要能哄住孩子就妥协!
01
对于孩子而言,你妥协一次,便会有下次,下下次,渐渐地,孩子会觉得自己的一切要求都是合理的。
雯雯的儿子一岁半,已经逐渐有了自己的意识,如果不合心意,小家伙还学会了耍脾气。
吃饭的时候,孩子伸手要勺子,不是为了吃饭,就想玩,想捣乱。雯雯不想给他玩,孩子一看大人不给勺子,立马哇哇大叫。孩子一哭,大人就容易心软。一心软,雯雯就对孩子妥协了。
雯雯和丈夫两个人歇着的时候,孩子想玩手机,雯雯不同意,毕竟手机是电子产品,而夫妻两个人都是近视眼,深知近视带来的不便。所以在玩手机的问题上,雯雯态度很坚决,孩子再哭,也不给他玩。
而丈夫为了不让孩子哭,就想把手机给孩子,想各种办法给孩子玩。比如把手机关机了,但是很快孩子就学会开关机了。一看这样不行,雯雯的丈夫把手机屏幕调的很暗,以为这样就可以安全的玩手机了。
但是雯雯上前就把手机拿走了,孩子哭也不给。丈夫说,孩子玩没事,屏幕很暗。雯雯说,是很暗,但是也有蓝光反射出来,而且屏幕暗说不定孩子会使劲儿看。
最终,孩子没玩成手机。哭闹的厉害,但孩子哭了会儿就被新玩具转移注意力了。
所以孩子的哭闹没有我们想象的那么严重。如果一哭就无条件满足,只会让孩子越来越以此“要挟”父母!反正只要一哭,就能实现各种要求!
对待孩子的教育,大人一定也要明确是非观念,不能为了让孩子止住泪水,就真的放任孩子的无理行为。
倘若雯雯和丈夫真的通过孩子玩手机的方式来减轻自己的工作量,这就是对孩子的不负责任。孩子小,不知道对错,也没有是非观念。
但是我们是成年人,作为孩子的监护人,自然有义务告诉孩子对错。如果我们跟孩子一样,那我们监护人是干嘛吃的!
很多家长为了带孩子省心,便把电子产品(譬如手机、平板、电视等等)给孩子玩。孩子乐得哈哈的。但是后果呢?万一真成了近视眼怎么办!
02
没有原则的同意孩子的一切无理要求,只会把孩子培养成一个不懂得感恩的人,等到日后,如果你真的想跟孩子讲讲道理,已经晚了。她会觉得你不可理喻。
邻居家一个孩子就是典型的例子。小时候,父母的家庭条件不好,所以受了很多委屈。同龄小孩都有的玩具,但是他们摸都没摸过。所以,孩子出生之后,想尽办法给孩子最好的。
只要孩子想要什么东西,就尽可能的满足。哪怕自己勒紧裤腰带,也想法设法的在经济上放任孩子的无理取闹!只要孩子一哭,夫妻俩准保无条件满足。
渐渐地,孩子将重心放在物质追求上,毫不关心家里的经济状况,对钱更是没有概念。衣服只想买牌子货,一件上衣想要八九百块的牌子货。而妈妈一个月的工资不过两千块。
当家里出现经济问题,父母跟孩子讲,要缩减开支,孩子丝毫不在意的说,跟我说这个干什么。然后质问父母,你们跟我说这个有什么用,赶紧想办法给我买新玩具!
当我们听到这里,会想给熊孩子两巴掌。父母养你那么大容易吗?你这是什么态度,怎么可以这么对待父母呢!
我们把所有的错误都对准孩子,但是我们是否想过,孩子为什么会变成今天这个样子呢?这难道跟父母没关系吗?
自然是有关系,而且是不可推卸的责任明摆在那里。
在孩子小的时候,大人总说工作忙,没时间,所以只要孩子乐呵,就可以赞同孩子的无理取闹。就这样,一次又一次的拿物质堵住孩子的嘴。
渐渐地,等到孩子大了,明明知道孩子长成了歪脖树,却无法纠正过来了。
这时,再多的悔恨和痛哭流涕都是无用的!
我们总以为孩子大了就能自己懂事了。事实上,你不教孩子永远不知道。
此外,带孩子更重要的是言传身教。
如果夫妻两个人经常吵架,却教育孩子遇事要冷静;妈妈总是抱怨,却教育孩子要积极向上;父母天天阴沉着脸,絮叨着生活的艰难,却教育孩子要学会乐观。你确定这不是在开玩笑吗?
对错远比孩子的哭闹重要。作为监护人,别因为图眼前的省事,就给日后埋下一颗定时炸弹!孩子的成长远比其他更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