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杂谈之“普通消费者维权路漫漫”

大家好,今天的生活杂谈,想跟大家聊一聊普通消费者的维权难现象。

几年前陕西西安车主花66万买了一辆奔驰新车,可车还没开出门就发现发动机漏油,此后,车就一直放在店里。

在15天之内,经多次协商,该店的解决方案从退款、换车变成免费换发动机,女子不接受便坐在店内的车顶上要说法,有理有据思路清晰的维权视频在网上引起热议。

近年来,国家立法机关不断完善法律法规,相继出台各种政策维护消费者合法权益,特别是每年的315,确实解决了不少问题和纠纷。

但是当渗透到日常生活,常常看到普通老百姓在消费过程中遇到问题想要维权,却依然屡屡受阻,举步维艰。q

几个月前我也亲身体验了一把维权难。9月的时候,因购买礼物,我在亚马逊海外购上订购了三件玩具。

商品由亚马逊海外仓库发货,到达国内完成清关后由顺丰快递交付给客户,从下单到收货前后大约一周多的时间,商品派送到家后由我父母代收。

我下班回家拆掉快递的纸袋后,发现亚马逊竟然没有做任何包装加固,直接将三件玩具从德国仓库发出。而经过长途运输挤压,商品外包装已破损严重。

都2021年了,对比国内各大电商平台,无论如何也想不到亚马逊竟会做出如此有悖常理的操作。

看到花钱买的东西还没用就成了一堆垃圾,内心十分光火,想着送礼肯定是不行了,于是我拨通亚马逊客服电话申请退货。

电话接通后,我复述了事情经过,并向客户提出退换申请》客服非常客气地表示了抱歉,但声称亚马逊海外购的商品清关时涉及关税。暂不支持换货。而我购买的商品在订单页写朋了不支持退货,因此也不能给我办理退款操作,作为补偿,亚马逊会给出30元人民币的赔偿。

我拒绝了赔偿建议,并重申商品包装损坏严重是由亚马逊工作人员发货操作不当导致,现商品己经无法满足我购买的初衷,但是客服除了反复建议我采纳赔偿建议,没有任何表示。无奈我只能向12315 全国平台发起投诉,随后消协来电称我的投诉通过审核已被受理,想着现在职能部门办事效率不错。

亚马逊售后给我打来电话,要求我撤销投诉,将赔偿提高到30元人民币/件。但是赔偿金额相较于订单金额仍可谓杯水车薪,我再次拒绝,这件事就此石沉大海。之后我拨打当地消协电话,试图跟进事情处理进度,被告知属地管理原则,需要拨打商家注册地电话才能查询到处理进度。

这时,在漫漫维权路上又遇到了新的问题,首先是 010-12315 是个空号,几经辗转打听得知北京12315已与12345 合并,但是这个消息并没有在公开平台公布 ;其次拨打12345时,永远是语音提示疫情期间北京工作量骤增,人工服务需排队等待,最后陷入无尽的忙音。

终于一个月后,接到北京消协的电话,结果彻底反转,工作人员无比敷衍的通知我因交易行为发生地为境外销售方所在地,我的投诉被驳回,不再受理。


事后我在网上搜索时,发现亚马逊售后差评满满。他们早就吃透了政策,深谙"游戏规则",专门利用交易行为发生地在境外的空子,知道消费者投诉无门,也没有时间、精力或财力为了"小钱"而发起一场旷日持久的跨国官司来对抗他们这样的知名电商平台。

收到投诉后,他们从来不在源头上解决问题,而是采用这种花小钱买太平的方式得过且过,屡试不爽。

目前消费者维权难,主要还是因为一方面目前政府出台的一些法律、法规操作性不强,惩罚力度弱,违法违规成本低,达不到杀一儆百的效果。

另一方面,商家和企业财力物力更加雄厚,信息资源丰富,消费者作为个体,往往是弱势群体,没有足够的时间跟精力去维权。

在权益受到侵害时很难有效取证来与商家或企业对峙,就算有充分的证据,目前的投诉渠道也并不畅通,而且不乏相关部门之间相互推诿不作为的行为。

消费市场的和谐会影响社会资源优化配置,而良好的市场秩序,有赖于监管机构,消费者和企业商家共同创造。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