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丽想去学琴,结果朋友特别热情的给她建议,还主动监督她,没练两天小丽就不去了。
老王回家了本来想帮妻子做点家务,还没动手,妻子一催,老王干脆坐沙发上不动了。
小华特别想学钢琴,本来自己每天练习的挺起劲,后来妈妈不旦每天坐在旁边陪练,还早早的安排考级,遇到其他家长各种交流孩子教导弹琴心得……后来小华就各种找借口拖延学琴,再后来干脆以学习为借口不再学琴了。
生活中是不是不乏这种事情,当别人对自己的事情特别上心,甚至覆盖了我们的热情时,往往会削弱我们的主动性。
因为无论大人小孩都一样想对自己的事情做主。当我们充分体验自己的感受,表达自己的需求时,我们才拥有“自体感”。而当别人过度干涉我们的想法或计划时,我们可能会拖延,甚至放弃。
我们越是催孩子写作业,他越是墨迹,越想着急引导孩子,他越是不做。其实是我们越界了,过度的干预影响了孩子的“自体感”。所以,我们面对孩子时,保持觉察,警惕自己的热情超过孩子的主动性,小心自己的感受覆盖孩子的感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