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你觉得那些传统亲戚无法交流
即便他们真的是读书不多
也要相信
他们这么多年的生活阅历和人生经验
足够指点你的人生道路
1
元宵已过,这个年算是过完了。
几个同学在群里聊着拜年、走亲戚的一些见闻。
“跟那些人真是一点话都没法讲,太捉急。”
“要不是我爸妈非得拉着我,我断然不会去的。”
就是这些类似的话。
之前还在网上看过这些的说法:通常,人的精神层次越高,对无趣的人和事就越缺乏耐心,因而也就越会觉得跟那些聊不来的人相处时一种煎熬。
我想不是这样的。
舅妈跟我说过,越有内涵的人是越会求同存异的。
他不着急否定别人,也坚持自己。
就像过年,其实就是你在外形成的价值观与回家时亲友们的价值观的一个碰撞。
你觉得走亲戚是种煎熬,主要还是自己不够坚定。
其实,世间最美妙的风景,莫过于一个个奇特的人。
2
除了走亲戚之后,大部分人可能都会遇到的就是,相亲。
后台有读者留言说,腊月到正月连相了三次。大学毕业赶招聘会都没这么频繁,也是佩服自己的毅力。
我问,你反感相亲吗?
她说,以前还真的挺反感,现在感觉也还好,成不成是一码事,主要还是社交的一种形式。
以前在老家说法是,那些读书不多,没什么本事的人,后来找不到老婆没办法啊,只能托人介绍对象了。
很早的时候,在我的认知里,相亲其实是比较低端的一种接触异性的方式。
觉得,没文化的人才会这样的找对象,有本事的人早就谈上恋爱了。
现在看来,好多高学历,家境殷实的人都需要通过相亲这种传统的方式找对象。可能不一定通过这种相亲的方式就能搞定自己的婚姻问题,但是通过这种社交更加直接的了解到自己的不足和拓展视野。
3
很多公号推文中,都觉得现在走亲戚是一种很low的表现,反正跟那些传统亲戚又说不到一块去,反正他们只会问你一个月赚多少钱?啥时候找对象之类的。
似乎跟亲戚在新旧观念上划清界限也是一种阶级优越感。
过年跟姐夫在一起聊天,说到侄子即将大学毕业关于就业的顾虑。
姐夫觉得,现在社会发展太快了,互联网的兴起出现了很多他看不懂的东西,都来不及看书恶补了。而年轻人的思想更迭更快,父子隔代的观念问题,特别忧心是否能找到一个他能接受的方式让不同时代的人也能静下心交流。
很多你觉得那些传统亲戚无法交流,即便他们真的是读书不多,也要相信他们这么多年的生活阅历和人生经验,足够指点你的人生道路。
只是在信息化社会中发展的太快,对于很多事情很难用你觉得舒服和对等的立场跟你沟通表达。这就是隔代差异啊,让你觉得思想前卫和观念新潮,那就不是你眼中的老传统了。
4
论语中说,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退一万步说,即便在旧制的封建社会,有学问的人也会知道有时候要向一些不如自己的人讨教,可能会获取不同的观点使自己有所长进。
也不要怀疑,现在有些人读书太多会认死理,脑子里的固有观念深刻的比一些旧制传统还恶劣,完全说不通,总是会居高临下的驳斥你,告诉全世界他才是真理。
朋友相亲的时候遇到一个女学霸。
朋友是创业的个体户,女学霸觉得在学历上两人不对等,说不到一块去。
但是朋友觉得,很多事都可以细水长流,最起码在经济能力上朋友是不输给同龄人的,学历的差异也可以通过其他方面互补。
这最起码在相亲社交上是一种平等的商量式口吻在说事儿。
而女学霸固执的认为,即便你腰缠万贯你还是个土豪而已,土豪其实就是有钱的土鳖。
面对粗俗回应,朋友并没有当场发难,只是礼貌的告别。
回来跟我说,比较吃惊现在有些高材生的思想观念,自己的思想穷酸的可怕,仗着多读几年书有个文凭就开始以高阶的身份歧视别人。
这比那些真正的穷人更穷,更可怕。
5
读书越多的人越不喜欢走亲戚?
其实不能一概而论,大多那些觉得自己文化水平很高,传统的亲戚们根本无法交流的人,才会产生一直高阶层的错觉感。
其实走亲戚,是联络感情,亲友之间的友好互动。
并不是一种功利性的社交,并不需要在沟通和交流中获取什么,或者失去什么。
虽然越来越多的人过年的时候选择跟家人一起旅行,但那也是一种只要有家人的地方都是过年的感觉。
并不是非要在团圆的日子单独去很远的地方,彰显自己的与众不同。
我们之所以有那么多传统节日,更多的是在提醒自己,不管走多远,家永远是最终的方向。
即便走个亲戚,也不会让你很掉档次的。
【作者蜜思琳,爱读书、爱旅行也爱摄影;一只特立独行的质感女子,一种向往自由的不羁情怀。睿智不失内敛,兼具文雅谦和。以笔代口诉说世间百态,落笔成章阅尽大千繁华。微信公众号:蜜思琳的世界(MSLIM-D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