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遇一队穿红衣白裤打着腰鼓的大妈,最前面的那个人举着一面替某某品牌宣传的旗子。她们的年龄应该都不会低于六十五岁,面庞如柔捏的纸团一样,深深浅浅的皱纹里洋溢着比这初夏更炽热的笑容,‘咚啪!咚啪!咚咚啪咚啪!’鼓点声那么铿锵有力,那么奔放洋溢。这鼓点声、这一张张笑脸,分明就是我们那个年代纯真而张扬的青春啊!
上小学时,我是学校腰鼓队的,那时学校只要有活动,什么六一节、教师节、国庆节,和部队联欢等等,就少不了我们鼓号队。蓝白相间的背带校服裙、鲜艳的红领巾飞扬在白色衬衣上,梳起的长长的马尾辫上红色纱巾系出一朵美丽的花,不染一尘的白球鞋,这就是我们那个年代标配的青春模样吧!
‘咚啪咚啪咚咚啪咚啪!’清脆而欢快的鼓点声,节奏会随着变换花样而不同,鼓槌或左右交替或上下滑动,还可以扭转腰反向敲,步子也是十步、十六步、三十二步的走着花样,屈膝、抬腿、前倾,打腰鼓的动作是极美的,作为腰鼓队的一员,我是自豪的。
腰鼓的鼓点声是可以直抵心灵的,记忆里大概是86年的十月份,我们要去火车站迎接对越自卫反击战凯旋归来的战士们。那时我上四年级,带队的陶老师和教导主任带领我们鼓号队去火车站。列队整齐,满怀敬意的等候凯旋的英雄们!当火车汽笛声由远而近呼啸而来,车门打开,身着戎装英姿勃发的战士们整齐有序的走下火车,同学们激动的齐声高呼“欢迎欢迎!热烈欢迎!”军号吹响,腰鼓打响,慷慨激昂的欢呼声久久回荡在火车站台上。
第三天,陶老师跟我们说晚上要去招待所住下,还有一批战士要半夜才到。在招待所的食堂吃过晚饭,同学们都和衣睡下,正香的梦境,老师一声:“同学们都起来,准备出发了!”睡眼惺忪,一路赶往火车站。月色中的站台很冷清,夜里的风真的很凉,使人禁不住打冷颤,风里似乎还吹来丝丝的哀伤。老师和同学们依旧列队整齐等候,同样的汽笛声,同样的崇敬的心,然而车门打开时,这最后一批归来的英雄们却让我们每个人难受,暗夜里,他们身上那缠着白色绷带的身影是那么清晰,在医护人员的搀扶下,伤轻的一一下车,伤重的是担架抬下来的,那一刻,那情景,让当时的我眼泪瞬间淌下来,那时我们年纪尚小,并不懂得自卫反击战争的意义!只是觉得他们在战场上受伤了,一定很疼,他们爸妈知道了,一定心痛难当。归来的人,不管身体是健全的还是残缺的,对于他们的亲人是庆幸的、欣慰的、高兴的,还有很多年轻的生命永远的留在了战场上,我们吹响嘹亮的军号,我们打起昂扬的腰鼓为他们祈愿!
他们是蓄势待发的火种,他们的生命以雄浑的姿势燃烧,我们用热烈的鼓声为他们颂出斗志满怀的青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