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班回家后,丈夫临时有紧急工作要处理,于是在客厅打开电脑忙碌起来。
妻子问:“饿了吗?要不要给你煮一碗面?”
丈夫“好。”
过了一段时间后,妻子端着一碗热乎乎的面放到丈夫面前;
5秒钟过去了,丈夫头也不回地对着电脑工作;
妻子在一旁期待着丈夫的回应;
10秒钟过去 了,丈夫依然不停地操作着电脑;
站在旁边的妻子按耐不住内心的愤怒;
30秒过去了,妻子端上那碗面,扔进垃圾桶、冲进房间、甩门……
有人会说,这男人太理所当然了,不配拥有这么体贴的妻子。
当妻子倒掉自己亲手做的面的那一刻,她似乎有些清醒地看见了自己:“我毁掉的不是一碗面,而是那个不被自己认可的自己。我为他做的,只是为了讨得他对我的关注。”
讨好型人格,是一种含有强烈的自我牺牲成分在内,从而导致人际关系中的种种冲突,同时自己也深感痛苦的障碍。
你很容易在人群中发现他们:
他们几乎不拒绝别人的要求,委屈了自己,也要成全别人;
他们害怕做决定,常常让别人做决定;
他们努力去营造一种温馨和谐的关系;
他们是好员工、好孩子、好妻子。
当你仔细了解会发现,每一个“讨好者”,往往曾经是个脆弱的小孩:
“小时候,爸爸妈妈很少关心我,只有我考试成绩好了,他们才愿意给我更多的爱;
我学会察言观色,学会主动听话做家务,我害怕因为自己的不够好,爸妈就不要我了;长大后,你们喜欢什么样的我,我就变成什么样的我,我害怕别人讨厌我。要是谁对我好一点,我就会掏心掏肺……“
讨好者有一个很独特的优点:他们心思细腻,对于别人情绪和感受有着极高的洞察力。
但在无私奉献的同时,讨好者又是压抑和愤怒的:
“我必须要不断付出,别人才会爱我,
我不配说出自己的需要,
我为你做了那么多,为什么你就不照顾一下我?”
压抑和愤怒的背后,他们是恐惧和哀伤的:
“我不值得被爱,我很弱小,我不重要,我随时可能被抛弃。”
电影《被嫌弃的松子的一生》的主角——松子,小时候努力要成为父亲心中的好女儿,可父亲偏爱的是体弱多病的妹妹。松子成年后谈了好几个男友:街头混混、有妇之夫等等,即使被男友殴打、被要求当妓女赚钱、吸毒,一次次被玩弄、背叛、抛弃,她依然在每次受伤后投入下一段感情。
电影最感人的她的那句台词:“就算被打,也比孤独一人好!”
松子就在“渴望爱——讨好——被伤害——继续讨好”的模式中度过她的人生。
讨好者,该如何改变自己的行为呢?
⊙ 觉醒&随时觉察自己
意识到这是自己获取关注的方式,并尝试主动去改变这种关系模式,而不是要求伴侣、孩子、别人去改变。你要相信,真正被你吸引的人,他们欣赏的是你自信而精彩的样子,而不是谦卑和讨喜的模样。当遇到类似讨好的情景时,保持觉察当下情绪的能力,从而换一种行为方式和别人相处。
⊙ 不是你“牺牲”了才值得被爱
你无需通过讨好来获得爱,因为你天生就值得被爱。你可以有懒惰、有自私,也可以有被讨厌的时候,但爱你的人不会因为你的缺点而离开你,你也无需像“圣母”一般照料和关怀他人。
⊙ 纯粹地去爱别人
讨好型的人当把自己搞得很累的时候,内心是有很多委屈的。这时候他为了更好地跟对方连接,就会把他人也搞得委屈。
纯粹地爱别人,首先你是自爱的。你是一杯满满的流动的水,溢出来的部分流动给别人,而不是拼命从被人那里索取水源;你的付出是无条件的,而不是一种约束自己的道德标准。
回到文章开头谈到那对夫妻的例子,假如换一种方式:
丈夫忙着处理紧急工作;
妻子把煮好的面放在丈夫旁边,然后在一旁安静看书;
丈夫处理好工作后,开始享用妻子煮的那碗面,觉得无比幸福;
两人开始畅聊今天的经历和思考……
你发现没有?纯粹地爱对方,就是当我照顾你的时候,我仅仅是出于对你的爱,哪怕你没能及时给予我反馈;我能理解你,允许你也有疏忽的时候;在照顾你的同时,我把自己也照顾好了。
⊙ 懂得拒绝别人
讨好者几乎对所有的要求都觉得不得不答应,哪怕是自己极度不情愿的事情。但你要明白——拒绝是每个人都拥有的权利。
当你不情愿去满足别人的要求的时候,你可以直接告诉对方“不”,而不用绞尽脑汁寻找拒绝的理由。每个人都有一个心理的边界,这个边界保证了个体可以作为一个独立的人存在,拥有他独立的生活、思想和情感。所以你的感受比任何人的需求都更重要。不越界,是对自我的保护,也是对他人的尊重,只有这样,才有可能允许彼此有自己的时间和空间,这样的关系才能舒舒服服的。
-END-
作者:青鹿同学。一个不完美,但独一无二的自媒体人、行走的知识IP、OH卡师(潜意识投射卡)、某青少年心理APP特邀解忧暖心师、专栏作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