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次,朋友同我说了件烦心事:朋友刚接到经理分配的新任务,能接到新任务,他当时也很开心,毕竟自己也算是得到了领导的认可。
但这新任务的难度比之前要大很多,他接手后才意识到任务的艰巨,于是在午休时就和同事们抱怨了几句。
下班后,朋友被经理叫去办公室,他本以为经理是要和他商量新任务的事情,但迎面而来的确实一句句质问:“你是不是对公司安排有意见?如果有的话,公司可以安排其他人接替新任务。…”
朋友当时内心很忐忑,同时更后悔在午饭时多抱怨了几句。
其实上面这种现象在职场中是屡见不鲜的,我们都不是“泥人”,都有自己的“火性”,但有时却是不经意间流露出的几句“无心抱怨”,便给自己带来很多麻烦,甚至丢了机会和工作。
现代管理学之父德鲁克说过:“一个人必须知道该说什么,一个人必须知道什么时候说,一个人必须知道对谁说,一个人必须知道怎么说。”
在职场尤其如此,不管是向领导汇报工作,还是跟同事和谐相处,都需要我们拥有足够的沟通技巧。
说什么,怎么说,该不该说,一样的意思从不同的人口中出来,会有不同的效果。
会说话的人,让人如沐春风,人际关系融洽,自然更容易在职场顺风顺水。
不会说话的人,句句如针,得罪人无数,在职场屡屡碰壁也不足为奇。
所以《菜根谭》中反复强调这个“说话之道”:
“十语九中未必称奇,一语不中,则愆尤骈集”;
“口乃心之门,守口不密,泄尽真机;意乃心之足,防意不严,走尽邪蹊”;
说来说去,其实就是告诉我们一个道理:祸从口出,与其夸夸其谈,不如踏实做事。
但上面讲述的那个故事的意义却远不止如此,为什么朋友午休时的抱怨会被领导知道呢?
我想答案一目了然——自然是同事“告的密”。
我们常说“职场如战场”,而同事有时是合作伙伴,有时则是潜在敌人。
在职场上,和同事相处好的,则顺风顺水,相处不好,则举步维艰。
那对于此种情况,《菜根谭》又能给我们职场人士哪些建议呢?
书中说到:“心内须精明,为人要浑厚”、“好丑心太明,则物不契 。贤愚心太明,则人不亲。”
什么意思呢?
让我们只做老实人吗?
当然不是!
好丑心太明,则物不契。是说如果对“好与坏的区分”过于死板较真,那就不容易与事物相投合了。
也就是说,对于事物的看法或态度,如果过于尖锐或极端的话,就会忽略该事物的价值点,导致不能很好地进行运用。
贤愚心太明,则人不亲。意思是,评价人贤良与愚蠢的心思过于分明,那就不容易与人亲近。
也就是说,不要给别人定那些鲜明的标签,比如,A同事是聪明的,B同事是愚蠢的,C同事还不错,D同事不可交……
这会使我们带上有色眼镜看人,不利于和同事亲近交往。
所以书中提到,同他人交往,要做到:“心内须精明,为人要浑厚”。
在职场上,对于同事的难题,自己能帮上忙的,可以帮助,做浑厚纯朴的职场人。
与此同时,你的内心也需要精明敏捷,要判断出,哪些事情是不能插手的,而不是一味做老好人。
你的精明敏捷不要随便炫耀,放在心里就好,表面人畜无害,心里明明白白,这就是大智若愚的职场智慧。
好了,到这里,你就已经学会了《菜根谭》这本书里的精华内容。
今天,我们主要从三个方面进行了学习,现在我再来为你总结一下:首先,我们了解了“修身养性”的法门。
所谓“修身养性”,其实修炼的就是一个人的“心性”,要让你自己的心静下来。因为一个人只有内心安静,才能冷静思考,正确判断。
而静心的方法便是:用冷静的目光来观察别人,用冷静的耳朵来听人说话,用冷静的情感来感受事物,用冷静的头脑来思考问题。说简单点就是——保持冷静的头脑,做出理性的判断。
然后,我们探究了书中的教育之道。
在教育态度上,《菜根谭》告诉我们要将激励和批评结合起来,要注意:“宽严得宜,勿偏一方”,遵循适度原则。
除此之外,还要求教育者充分发挥模范带头作用。
在教育方法上,书中提出了一个“闲时吃紧,忙里悠闲”的方法。
也就是说,在日常教育中,我们要做到张弛有度,做好日常的时间管理与规划。
最后,我们明白了在职场中,说话是个技术活。
在职场中,一个人必须知道该说什么,什么时候说,对谁说,怎么说。稍有不慎,就会在无形之中得罪人。
所以书中劝我们职场人要“心内须精明,为人要浑厚”——表面人畜无害,心里明明白白。
时代也许会变,但人性却不会变。
《菜根谭》为我们讲述了做人之道,而做人是一个永远不会过时的话题,因此《菜根谭》的智慧也不会过时。
希望我们都能从中获取养分,读出属于自己的真理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