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有感--李筱秋
今天朋友介绍了一个求助者,一沟通,妈妈想早一点见面聊一聊。咨询过程中提到去医院做了量表,检测为重度抑郁症,结果无效,因为女儿都是按照最严重的情况填写的量表。这样一个僵化的量表和一个青春叛逆的孩子一合做,就出来一个重度抑郁症。
量表不会说话,那精神科医生算是有鼻子有眼有精神诊断高学识的灵动的人,在罗汉森所假装的幻觉描述时依旧诊断这些假冒的病人为精神病患者(不过我认为,精神疾病属于时点概念而非时段概念)也就是说当罗汉森一众人欺骗精神科医生的那一刻心理状态是不是不正常的了?
如上我们看到无论是心理障碍诊断工具还是诊断的精神科医生都有可能出现诊断错误。这里也充分体现了心理障碍或者说精神障碍的虚。
今天咨询中,妈妈不止一次地问我,能不能问一问其他您接触的类似案例中孩子父母就某某问题是怎么处理的?
回答是,没有可比性,无法参照,每个孩子都不一样,每个家庭都不一样,每份关系都不一样,更精准地说没个大脑回路都不一样。所以要一对一去解决问题。
因为基因的限制,我们本能地想去控制找到事物发展的可参照的规律性,抱歉物理世界可以,但精神世界过于复杂,没有规律可循。
说心理学就是统计学是没错的,我们这章提到的心理障碍的症状和特点(精神疾病存在三种典型的症状:幻觉、妄想和极端的情感障碍)这些总结都是从统计案例中总结抽纳出来的,可以供临床诊断使用和培养心理学系学生学习。但作为心理咨询师我们需要时刻意识到在这些相同症状中的不同。同样是幻觉一样吗?同样是妄想一样吗?同样是极端的情感障碍,一样吗?
回答是不一样。就像中国厨师,花椒大料放到手里一掂量就知道这个汤里需要放多少。或者少许、或者足量、或者左右。没有一个实际的数额。因为厨师无法判断食材多少的情况下,很多时候需要眼力、手力起作用。然而中医抓要可不一样,如果号脉诊断好了此病的轻重缓急,给出的药方可就是几钱、几两.....清清楚楚的了。这就是与定则定、与不定则虚。不定则虚还有一个好处就是易于创新。同样一种菜,不同的人按照老师傅的方子做出来味道是不同的,因为每个人的少许、大约、左右都不一样,这样做出来的菜就有了厨师的味道在里面,也多了几分特色和灵魂。
然则这些写在DSM-5中的心理障碍的诊断和分类还是要仔仔细细地研读和记住。这样作为初学者可以有依据、有抓手。随着案例不断增加,经验足够丰富,那个在每一个咨询师心中的DSM-5就自然而然产生了。感悟至此我立马明白了老师在学生面前严肃地强调要牢记要记牢。而自己做咨询时......。因为作为一名资深心理专家,我感觉DSM-5是会束缚他。
其实这也是出于蓝而胜于蓝的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