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每去到一个新的城市都喜欢选择一辆公交车从起点坐到终点,在最后排靠窗的位置;现在每去到一个新的城市都喜欢选择一个清晨用脚步丈量这片土地,找一条陌生的线路,跑个几公里。
1
刚到深圳的那天一个人在高铁站等公司HR来接,从早上6点天还是黑的等到中午12点烈日当头。
6个小时的时间围绕高铁站走了一圈又一圈,看着来往不断的人,看着进站口排着的长队,看着周边繁华的商铺慢慢开门,即使带着耳机也能感受到这座城市的繁华与喧闹。
那天之后的生活就进入了属于它的节奏,从陌生到习惯,从慌乱到适应。
每天早上挤着81路公交车从社区到商业区,每天的同一时间总有着一群几乎一样的同路人,有到学校教书的老先生,他总是坐在车门前面那个靠窗的位子,到站后方便下车;有送孩子去幼儿园的父亲,女儿手上总是拿着当天的早餐;有打瞌睡的甲、玩手机的乙和看向窗外的我;
每天晚上挤着81路公交车从车门位置一直被挤到车头的位置,大概就是快到家了,车内是安静的人群,乘客上车时才能听到断断续续滴答滴答的刷卡声,车外是城市的灯红酒绿,车水马龙。
就在这样一个快节奏的城市里,我们为每一天的生活奔波着,熟悉的两点一线划成了在城市行走的足迹,匆忙而无力。
2
第一年春节回家,无比期待和兴奋,坐车时不会被挤成“肉夹馍”了,吃饭时能够不吃地沟油了,一天仿佛可以做一周的事情,连时间都开始变得慢慢。
当真的沉下心来才发现那么慢的生活,你真的会一直喜欢吗?
离家的时候,在火车上泪崩,吓坏了刚好来检票的列车员。
第二年春节回家,竟然习惯性地列出了许多计划清单,工作的习惯无形地被带到了生活中,看着每天的安排,原本的慢生活似乎因自己的计划而变了味。
离家的时候,盯着自己完成的计划清单,含着泪,没有哭。
第三年春节回家,提前一个月就开始筹备各种惊喜,开始约好要见的老友,开始了各种网购,到家的时候开始分配自己的礼物,开始分配自己的时间,甚至会焦虑假期的时间不够排。
离家的时候,我望着列车开往的方向,忘记了伤感,误以为离别是归期。
后来我才发现,不是春节变了,不是火车变了,不是窗外的风景变了,是自己的节奏变了。
3
国庆假期弟弟和闺蜜来深圳看我,简直开心地飞起,我带着他们穿街走巷,恨不得一天带他们吃四顿,逛五个景点,再来一个午夜场电影,最后把他们累的够呛。
习惯用自己的节奏带给还不习惯这种节奏的他们,现在只要说到深圳,弟弟就会说这个城市节奏太快。虽然我们一起走过许多景点,一起吃过许多美食,可他记忆里只有这座城市的快节奏。
人说身体和灵魂总要有一个在路上,当脚步跟不上心的步伐,生活也会乱了套,焦虑也许就产生了。
前两天在公众号写了自己辞职的事情,一个前同事微信来恭喜我跳坑,顺便传授了一些离职感言,分享了她待业时的焦虑状态。
也曾害怕自己会不自觉进入习惯的节奏,突然的慢拍会让人不适应,当这一天真的到来时,卸下所有顾虑,慢慢感受这座城市,感受心慢下来时它的样子,是往常我不曾见到过的模样。
地铁1号线上空空的座位,商场里清晰悦耳的演奏会,图书馆内安静稀散的人群,原来是我们把社会的形态变成了自己生活的负担。
早班地铁的拥挤,嘈杂的商场乐曲,座无虚席的周末图书馆,拥挤的一切带动着我们的节奏,仿佛盗取着我们的时间,让生活也跟着紧绷起来。
无论你是行走在北上广深拥挤的早高峰还是漫步于三线城市的林荫小道,给自己多一些空闲去感受、去体验、去沉下来过生活。
房子是租来的可生活不是,只有心慢下来,生活才能慢下来,人们的并集汇成了城市,身心同步,哪会焦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