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破局”思维的解读

看了混沌学园一篇文章,他是在说我们每个人的生活里,都面临很多“局”。做想做的,没有收益;做能做的,没有动力。发展不好,全力以赴;事业好了,家庭又乱;家庭稳定,身体又垮;身体好了,事业又乱了。

工作一多,没空想事;想不清楚,就更多意外;更多意外,就更忙。一旦陷入局里来回重复,焦虑、浮躁也就相随而来。

最重要的是,在每个人自己的局里,你翻遍书也找不到标准答案。但面对困境,只能破局。人生就是一次次破局的过程。其实所谓的局,就是“系统”。

虽然我们身边处处都是系统,但却很少有人能跳出来看到。高手并不是能力比我们强、智商比我们高、定力比我们好,只是因为他们思考比我们深、见识比我们广,他们看到了更大的系统。

这段话让我非常受启迪。是否因为我的认知还是不够完善,所以才行动力不足、效率不高呢?

首先要做的就是 升维:解决那些无解的问题。一件事之所以来来回回,是因为这个局里根本没有解决方式。除非你能看透这个局,破局跳出,才能停止这种轮回。大部分人的大部分时间和精力,都消耗在这种往返的轮回问题之中,他们就像轮圈里面的小白鼠,怎么努力向前跑都停不下来。因为答案根本就不在前方,需要退后一步,看到整个系统,找到破局之处。

第一序改变是指不影响原有模式的改变(系统内的改变),也就是“状态改变”;

第二序改变是指对系统的改变,也就是“模式”改变。

文章中举例,想象你在开手动挡汽车,踩油门提速是第一序改变,而换挡则是第二序改变。如果你陷入一场噩梦,你在噩梦里跑、跳、躲避、溺水、打架……这些都是第一序改变。除非你真正醒过来,才能跳出这个噩梦,醒来是第二序改变。

你没法仅靠踩油门就换挡,也没法通过在噩梦中做点儿什么来中断噩梦,所以如果当前的办法无效,你就需要从第一序改变跃迁到第二序改变。第二序改变,就是破局的关键。

所谓的跃迁,就是一次次让自己做第二序改变,一次次地破局。而改变的第一步,就是识别所在的系统。

其次就是要理解系统。如果不理解系统,即使看到一切,你也什么都看不见,你只是“look”(看),而并没有“see”(看到),更不要说“insight”(洞察)。

如果你看不懂系统,就是现代世界的睁眼瞎。所以,新手要学习系统,老手会利用系统,而高手需要破局。

系统最重要的是关系,我们从最重要的两个关系说起——时间关系和空间关系。

一个人看问题有见地,无非两个方向——看得远和看得透。此时有几个方法可以从杂乱的线团中梳理出关系来,

① 增长引擎

比如,持续学习的习惯,是“学习——成长——增值——学习”的循环;坚持锻炼的习惯,是“锻炼——精力充沛——锻炼”的循环;与人为善的习惯,是“善意——回报——善意”的循环。

② 死亡螺旋

穷者越穷贫穷是一种心态,穷者越穷就是一个典型的死亡螺旋。

忙——乱——忙稀缺——没有资源想长远的事——稀缺物质匮乏——诱惑多——自控力消耗——物质匮乏

如果不能打断这个循环,你也许会一直穷下去。最好的方式是先停下来,控制住混乱场面,然后引入资源思考、学习和规划,建立起另一个正循环来抵消负循环。总之,你要用一条“想未来——高收益”的小循环抵消这个穷困循环。

为什么系统循环看起来特别简单,但还是有很多人往里跳?因为反馈回路都有一个玩死人不偿命的特点:短期感受和长期收益总是相悖。

正循环的学习、健康、投入、习惯刚开始都感觉很累,并不舒服,而负循环的开头——忙带来的充实感、不投入的安全感、工作狂的成就感,短期感受都很好。

所以,人往往为了不改变而改变。

2.层级:看问题很透彻的技术

三个乞丐冬天在巷子口讨饭。甲对乙说:“我要是皇帝就好了,我就让公差把这条街的剩饭全部都收来归我,不用讨。”

乙说:“你就知道讨饭!我要是皇上,我就打个金斧头,每天砍柴去。”

丙嗤之以鼻:“你们两个穷鬼!都当了皇上,还要干活吗?我要是皇上,让娘娘们天天烤红薯伺候我吃!”

如果你觉得这个故事好笑,那你天天喝的这些“怕就怕成功的人比你更努力”的励志鸡血,也挺好笑的。成功人士的确努力,但是努力对成功的影响并不如你想的那么大。

勤奋也是有境界的:低水平勤奋靠努力,中等水平勤奋靠方法论,高水平勤奋靠选择目标。

假如你希望快速学习、成长,一年内成为一个“有核心竞争力”的人,你在这三个层面如何提高自己的效能呢?

勤奋的第一重境界:很努力

你是否愿意学习?处在这个层面的人应该都有知识焦虑。那你是否空出来时间、精力和财力来学习?现在好的学习资源很便宜,但很多人明明有学习焦虑,却没有学习时间;明明有学习时间,却没有学习精力。

所以,要学习,要付费学习,要空出时间、精力来学习。

勤奋的第二重境界:方法论勤奋

一定要相信,你今天遇到的问题,早就有人经历过,并且找到了更好的方式。你要做的,只是学习,将各种方法论应用到实践中。不过,任何东西过多,总不是好事,尤其在更高层系统不明确的时候。

举个例子:

金庸小说《天龙八部》里的王语嫣识得各大门派的武功,表哥一边打架,她还一边在旁边点评。但是王语嫣永远成不了高手,因为王语嫣缺乏两样东西:上层缺一棵清晰的问题树,底层缺好的执行力和精力管理。单层思维、战术勤奋的王语嫣,永远只能当功夫解说员。要解决这个问题,还是要向上跃迁一层。

勤奋的第三重境界:更少目标,战略勤奋

你的核心竞争力是什么?你到底在什么赛场和谁竞争?你的核心竞争力会越来越有用吗?在更高层面获得了竞争力,对你有什么价值?

只有想清楚这些问题,才能找到破局点。

愿你不要用战术上的勤奋,来掩盖战略的懒惰。

文章最后说到,其实每个人都生活在一个个系统里。为什么很多问题无解?因为答案根本就不在系统内。所以想要看透,还要升级自己的思维能力,看清系统内和系统外的问题关系,才能找到解答。

看了这篇文章,算是给我的情绪找到了一次方法论的梳理,不断强化自己的思维能力,不要再把事搞砸是我最近的小目标…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