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到这本书的时候,确实有点吃惊,提问还需要看书?这个不是和吃饭,说话一样的正常吗?
提问这件事虽然看起来简单,但其实有很多技巧在里面。而且一个好的问题,就等于把这个问题解决了一半。
一、问题,可以归结为四类
直接问题
直接问题顾名思义就是直接了当的提出问题,最直接的问题往往也会得到最直接的答案。在提出直接问题的时候,尤其是在会议等公共场合,需要注意的就是要直呼其名,这样能引起回答者的重视,会给你更直接的答案。比如说你在微信要特指某人聊天时,有个“@”艾特的功能;在和某人发问时,会先对其称呼,都是同样的道理
直接问题的缺陷就是太直接可能会给人一种不尽情意的感觉
间接问题
间接问题会给人一种温和的感觉,面对提问不会有压迫感,也不会感到很紧张。对于间接问题,需要注意的一点就是有的陈述句也可能是间接提问。就像“我真的不知道还有什么解决办法”这句话其实就是一个间接问题,它潜在的意思是“你知道有什么解决办法吗?”这样提问可以营造一种轻松、开放的氛围。有时候也能体现一个人的情商。
开放式问题
开放式问题能最大限度的为任何形式的答案提供机会,而且更容易被对方接受,也能培养被提问者的发散性思维。
比如,"那你怎么看?”比较适合集体会议讨论,头脑风暴法等。能训练创新能力。
封闭式问题
封闭式问题是相对于开放式问题来说的,它适合对事实进行审查或者是对特定的事件盘问的情形。封闭式问题比较适合法庭等环境,用来提问相对严肃的问题。
比如一个员工早上10点才到公司,你作为直属领导,问他“你早上几点到公司的?”员工可能会意识到迟到这个问题,脑海里也会罗列各种迟到的理由。但只能老实回答“10点”
工作中能应用到的可以将这四种形式有效结合,分场合,分对象。
回想一下,我们之前提到过的,哪些问题是恰到好处的,那些是掉坑里的。
二、提问的过程中,经常会犯哪些错误,又经常会忽略哪些好问题?
提问中两种最常见的错误。第一个错误就是问习惯性问题。习惯性问题就像是提问者的一套模板,不管在什么场合,什么情况下都会提出这样的问题。如果你还没开口周围的人就知道你要问什么,或者每次提问员工都能对答如流,像是提前准备好了一样,那么你就该考虑考虑你是不是掉入了问习惯性问题的陷阱里。
另一个常犯的错误就是提出包含答案的问题。这种带有答案的问题会给人一种逼迫感,也限制了回答的形式。容易造成的后果就是得到的答案跟事实不相符。
一个是看似愚蠢的问题。如果你害怕因为问某个问题而显得自己很愚蠢,所以选择不问,那你就真的变得越来越愚蠢了。
比如之前碰到一个问题“这个包如果穿上马甲,可能上传市场的概率会高一点”,当每个人都在说马甲的时候,我居然不知道,还傻傻的问一句,啥是“马甲”,单纯的以为不耻下问,其实到现在我也没后悔过。因为带着问题,这种方式可以让你的认知升级。
对于提高提问的技巧,唯一的途径就是勤于使用问题,这就是所谓的实践出真知。
另一个容易被忽视的问题就是标准化缺陷。它是指一个问题或者缺陷常常会因为太频繁的出现,让人减少了去质疑它的兴趣。但其实这样的问题最应该被质疑。
三、怎么样成为一个会提问的管理者
001 是识别你所在的情景类型。
可以理解成“入乡随俗”。只有知道自己在什么情境下才能有针对性的提出合适的问题。可以先问问自己,"这是一个严谨的场合吗?你被赋予了一个质问者的角色吗?"
002 是区分什么时候需要追问深究。
“什么样的问题可以追问深究,什么样的问题,可以浅尝辄止”
无关成本,或者和经营问题无关的细枝末节的时候,就不需要深究。
只有当关键信息被隐藏、重要的议题被回避的时候,追问深究才有必要。
003 是用收敛性问题结束询问。
这种策略能让无休止的讨论找到一个节点、得到一个结论,或者让大家认识到分歧的存在。
004 是听完完整的回答,不要轻易的打断别人。
轻易打断别人的回答,不仅让人觉得你没有礼貌,而且还会影响回答者对问题的解释。
你有这样的坏习惯吗?只有认真倾听被提问者的回答,才能获得想要的答案。
提问,虽然很简单,但其实在处理问题,还是为人处世方面,不可或缺的技能。
四:摘抄的金句
1.管理者需要的不仅仅是答案,他们更需要通过一系列的问题来引导经营迈入成功殿堂。
2.问题有时很有威力,特别是被管理者运用的时候。
3.一个好的问题,已经解决了问题的一半。
4.当你遇到失去理智的情景,请永远记得要找到一个合适的解决方法。
我是yanny,我想和你一样,喜欢自己,并喜欢这个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