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几何时,教师作为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被人尊重。过去,旧日的孩子在入学之前要向孔子和老师跪拜行礼,“天地君亲师”的匾额在头顶郑而重之地庄严悬挂。而今,很多老师每天在课堂上兢兢业业之余,内心却是深深的无力感,感怀师道尊严不再,感叹学生对于自己命运前途的无视。孩子的在最应该学习时期的放纵,让曾经立志学高为师,身正为范的老师们是何等的痛心疾首?
而这有一切的根源又在哪里呢?
某日,一位初三学生的家长应老师要求来到学校,一脸无奈地说:“我说了不让他拿手机,他非要拿……”一句“我说了”,多么熟悉又多么于事无补的措辞。说了,但孩子并没有做,在孩子心里,家长说的话相当于耳旁风。可见,何止老师失去了尊严?最先失去尊严的是家庭教育中的父母。
这一切的根源就来自于我们从孩子幼儿时期就开始的众星捧月式的哺育。
从孩子出生开始,全家人就围绕着孩子的需求转,把孩子的需要当做命令,孩子的需求高于一切,很多家长都以当“儿子奴”、“女儿奴”为荣,更多新时代的家长至今把与孩子平等相处奉为圭臬。有心理学研究中心调查显示,很多家长表示由于从小和孩子平等相处,导致许多孩子认为父母就是供他花钱的大伙伴。有家长说自己的孩子在学校也不听老师的话,曾放话给老师说“别找我爸,他管不着我,他是我哥们。”被新时期家长们深信不疑的平等教育,对融洽的亲子关系的追求,如今收获的不是父慈子孝,其乐融融的家庭关系,却是一个无法无天的,对家长缺乏起码的尊重的孩子。
家庭是为孩子建立秩序的第一场所。在家庭教育中,“父子有亲,长幼有序”这样的古圣贤的教育心得依旧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作为孩子,和父母享有的是人格上的平等,但这样的平等首先是建立在身体发肤,受之父母的血缘关系上。孩子的成长需要父母的掌控,每个年幼的孩子都天然缺乏自我控制能力,这就需要父母首先是作为家长的角色站在孩子面前。这样的天然伦理关系无论是中国古代还是现代的西方家庭教育中都没有忽视过。当孩子来到你的身边,为孩子建立家庭规则,在相互尊重的前提下,让孩子明白自己身为孩子有哪些事情可以做,哪些事情不可以做,为他说明原因,讲明道理,并且监督实行,这是父母天然的权力,也是父母的义务所在。如果孩子在自己为人子女的第一个场所就漠视家庭规则,漠视家长在家庭秩序管理中的权威,养成不遵守规则,不尊重秩序的习惯,那孩子会想当然地无视树立规则的人,在养成孩子尊重他人习惯的过程中,父母会是第一任受害者。只有在建立起父母作为家长的第一角色之后,父母才能作为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再之后才能作为孩子平等相处的朋友。
家庭作为孩子成长的第一场所,孩子在其中没有学会感恩和尊重父母,对父母没失去了天然的敬畏之心,这种人类童年时期应该养成的基本情感如果缺失的话,孩子也因此将会失去了对万事万物应有的尊重和敬畏。因为在他眼中,从一开始就没有什么东西值得他去敬仰,“敬”即意味着对事物发自内心的尊重,失去了“敬”,也就失去了向善和向学之心,失去了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初生牛犊不怕虎”,一时的莽撞和不遵守秩序姑且可以理解,如果这种不怕被放任和贯穿于孩子的一生,那无异于让孩子自取灭亡。
现在的许多孩子,即使生长在农村家庭,也早已经脱离了繁重的体力劳动,他们的父母倾其所能地为孩子创造了力所能及的条件。一些富二代、官二代在更为优越的家庭环境中长大,更加不知道何为尊重和敬畏。更有甚者,很可能由一开始的在家庭中不尊重父母长辈,到在学校不尊重老师,直至到社会上不遵守法律法规,最终成长成社会的罪人。几年前的“李天一”事件就是最典型的例子。
这些年,我们的各级学校机构提倡平等教育,让家长们学会尊重孩子,要和孩子平等沟通,不要做简单粗暴说一不二的封建家长。殊不知,我们的很多家长已经把自己的身段放低到了令人发指的地步。当全家人都在孩子面前有求必应,诺诺连声,满足孩子一切合理和不合理的需求,放任孩子无视父母和规则。当他终有一天从这样的家庭走向学堂,在他的眼中,他就是中心,何来权威?何来师长?又如何会知道敬畏二字?
“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惑而不从师,其为惑也,终不解矣。”
当在课堂上,教师对学生的严格要求换来的是学生的无视,甚至是恶语相向乃至暴力相加,老师不敢再以教导学生为己任,学生不愿再以学习为天职,还有那些隔一段时间就在网络上沸沸扬扬的教师遇害事件,让多少老师心有余悸又心存不甘?老师是不是也要在送走每一届学生之后对自己依旧能苟延残喘而由衷地感谢学生的手下留情?为了不让自己躺着出去,多少老师开始跪着教书,这样浸透着老师汗水,饱含着老师心血的知识,从胆战心惊的的老师嘴里传授出去,到底又能有多少进入到他们的耳朵,渗透到他们的内心呢?当教师的教育情怀被明哲保身取代,谁都明白这样的教育之路终难走远。
“父母之爱子,则为之计深远”。这些年,我们的传统文化教育搞得如火如荼,每个幼儿园都在传出学习《三字经》的朗朗书声。“苟不教,性乃迁。教之道,贵以专。昔孟母,择邻处。子不学,断机杼。窦燕山,有义方。教五子,名俱扬。养不教,父之过。教不严,师之惰。”孩子在学习,我们的家长更要把学习当做终身的追求。真正的好父母,不是事无巨细替孩子处处周全,而是应该在孩子幼年时把他放在风雨中,是让他心存敬畏,对他严格要求,让他从人生之始就学会尊重父母,进而尊重师长,遵守规则。乃至最终敬畏知识,敬畏生命,敬畏法度,让他在自己的成长过程中逐渐生长出丰满的羽翼,最终能自如地翱翔在属于自己的天空。
古人说“畏则不敢肆而德以成,无畏则从所欲而及于祸”。毕竟,未来靠孩子自己去走的路还很长。而失去了敬畏,这条路不会走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