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
《周礼·夏官·大司马》:“若师不功,则厌而奉主车。”
《左传·文公五年》:“ 臧文仲 闻 六 与 蓼 灭,曰:‘ 皋陶 、 庭坚 不祀忽诸。’”
《左传·昭公十三年》:“君苟有信,诸侯不贰,何患焉?”
《仪礼·士昏礼》:“惟是三族之不虞,使某也请吉日。”
《论语·公冶长》:“ 雍 也,仁而不佞。”
《韩非子·扬权》:“上有所长,事乃不方。”
《三国志·魏志·王烈传》“卒于海表”裴松之注引《先贤行状》:“烈居之历年,未尝有患。使辽东强不凌弱,众不暴寡,商贾之人,市不二价。”
晋 卢谌 《赠刘琨》诗:“ 夫差 不祀,衅在胜 齐 。”
《魏书·张湛传》:“ 湛 至京师,家贫不粒,操尚无亏。”
《新唐书·蔡廷玉传》:“ 滔 虽大弟,多变不情,如假以兵,是嫁之祸也。”
宋 苏轼《御试制科策》:“古者天子取诸侯之土以为国均,则市不二价,四民常均。”
宋 岳飞 《谢讲和赦表》:“盖夷虏不情,犬羊无信,莫守金石之约,难充谿壑之求。”
宋 范成大 《九日忆菊坡》诗:“菊坡长恨隔 横塘 ,城郭山林自不双。”
元 刘壎 《隐居通议·诗歌五》:“﹝ 严续 ﹞为 元宗景 所知,两登相位,尽忠不贰。”
明 杜濬 《长干阿育王塔诗》:“无双华 震旦 ,不二拱 幽燕 。”
清 戴名世 《徐节妇传》:“ 徐氏 之祸,可不谓烈哉!微节妇, 徐氏 不祀矣!”
清 纪昀 《阅微草堂笔记·槐西杂志二》:“徒以矢心不二,故 仲尼 有是特笔。”
没有:
《书·无逸》:“自朝至於日中昃,不遑暇食,用咸和万民。”
《诗·小雅·采薇》:“王事靡盬,不遑启处。”
《左传·哀公元年》:“昔 闔庐 食不二味,居不重席。”
《韩非子·难三》:“君令不二,除君之恶,惟恐不堪。”
《韩诗外传》卷四:“匹夫百亩一室,不遑启处,无所移之也。”
《孔子家语·问礼》:“食不二味,心不淫志,以与万民同利。”
《汉书·礼乐志》:“ 汉 兴,拨乱反正,日不暇给。”
《汉书·司马迁传》:“有法无法,因时为业;有度无度,因物兴舍。故曰:‘圣人不巧,时变是守。’”
《汉书·严助传》:“ 朔 、 皋 不根持论,上颇俳优畜之。”
《东观汉记·李恂传》:“常席羊皮,卧布被,食不二味。”
三国 蜀 诸葛亮 《前出师表》:“受命以来,夙夜忧嘆,恐託付不效。”
《后汉书·安帝纪》:“朝廷躬自菲薄,去絶奢饰,食不兼味,衣无二綵。”
《梁书·江革传》:“﹝ 江革 ﹞至镇,惟资公俸,食不兼味。”
北周 宇文逌《〈庾信集〉序》:“昔在阳都,有集十四卷,值太清罹乱,百不一存。”
《南史·蔡廓传附蔡兴宗》:“时士庶危惧,衣冠咸欲远徙,后皆流离外难,百不一存。”
唐 杜甫 《送顾八分文学适洪吉州》:“三人并入直,恩泽名不二。”
唐 元稹 《四皓庙》诗:“ 惠帝 竟不嗣, 吕氏 祸有因。”
唐 李德裕 《尊师是桃源黄先生传法弟子》诗:“洞天应不夜,源树祗如春。”
《新唐书·酷吏传·来俊臣》:“后信之,詔於 丽景门 别置狱,敕 俊臣 等顓按事,百不一贷。”
宋 张孝祥 《水调歌头·桂林中秋》词:“千里江山如画,万井笙歌不夜,扶路看遨头。”
宋 陈亮《郑景望杂著序》:“苟足以移科举骫骳之文,不根之论,是某等之心,而识者岂必以是而尽求公哉。”
宋 岳珂 《桯史·泉江三地名》:“或曰杀童男女瘞其下为厌胜,是为童丁,説皆不根诞谩。”
明 陶宗仪 《辍耕录·檄》:“ 不学无识,舞术弄权。”
明 王西楼 《南吕一枝花·赏闰元宵》套曲:“重开不夜天,再造长春境。”
明 胡应麟 《少室山房笔丛·经籍会通二》:“又以《文选》 李善 注在五臣后,其疏浅不学,几於 王侍书 题阁帖矣!”
清 曹寅 《桐阴》诗:“此意须谁説, 王 何 理不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