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12月4日是第八个“国家宪法日”,是我国第四次开展“宪法宣传周”活动,是“八五”普法规划的首年。学校开展了一系列的学宪法活动。不知道你是否和我一样有困扰,宪法是啥?宪法是怎么来的,为什么要学宪法,学宪法有啥用?到底要怎么学?
今天先来聊聊我们为什么需要法律吧…
人与人之间的社会关系,要想在特定时空维度上保持适度的张力与相对的稳定,就需要遵循对等性原则,这包含两个方面。一方面,要明确界定双方的权责关系,每个人应当拥有的权利与责任有清晰的边界。另一方面,权责关系要相互联系和统一的,具有共生、共存关系,从而呈现出权责的对等性。否则就会出现机会主义盛行,运行成本剧增和结构体系失衡等怪相,所以我们需要对应的治理体系。要想维护社会稳定,人心道德和社会习俗是有效的,成文的法律法规更是必须的。这就是法律存在的意义。
通俗来讲就是每个人的责任和义务得有个规定,大家都按照这个来执行,社会才能按部就班稳定的运行下去,不然的话就会乱,所以我们需要法律。
再说说宪法是什么吧…
宪法最早出现于资本主义社会,是资产阶级革命的产物。其产生的经济基础是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确定,政治其础是资产阶级掌握国家政权,思想基础是资产阶级民主,自由和人权等思想,法律基础是法律体系的完善。
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规定国家各项基本制度和根本任务,规定国家机关的组织与活动的基本原则,保障公民基本权利的国家根本大法。它集中反映掌握国家政权的统治阶级的意志和根本利益,是维护和巩固统治阶级专政的重要工具。它在国家的整个法律体系中居于主导地位,具有最高的法律权威和最大的法律效力,既是国家治国安邦的总章程,也是公民立身行事的总依据。在本质上,它是国家的根本法,是阶级力量对比关系的集中体现,是民主制度的法律化,是实现阶级统治的重要工具。
最后说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根本大法,规定拥有最高法律效力。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曾通过过四部起草制定的宪法,我国当前现行宪法是1982年第五届全国人大第五次会议上正式通过第四部宪法。后经过5次修订,目前以八二宪法的2018年修正版为准。包含序言和四章内容(分别是总纲、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国家机构和国旗国歌国徽首都)。
那么话说回来,咱们的宪法就是规定了每个中国人能干什么不能干什么(这是你的权力范畴),该干什么不该干什么(这是你的责任/义务范畴),具体包含以下几个部分:
(1)对统治权的规定是:①确认维护和巩固国家权力;②规范国家权力有效运行,防止权力滥用,这正是宪法民主性的体现。
(2)对法制的规定是:①促进法制的完备和健全;②促进法制的统一。
(3)对公民权利的规定是:①宪法确立公民基本权利和自由的内容;②宪法为公民基本权利和自由的实现规定了必要的保障。
(4)对政治制度的规定是:①确立和维护国家政治制度;②改革国家的政治体制。
(5)对社会经济的规定是:①确认、保护和巩固自己的经济基础;②确认其他制度,为经济建设服务:③在宪法的指引下和范围内进行经济体制改革。
今天先到这吧,肚子好饿,该去吃饭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