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是二十四节气的春分时节。
二十四节气是中国先秦时期开始订立、汉代完全确立的,用来指导农事的补充历法。是通过观察太阳周年运动,认知一年中时令、气候、物候等方面变化规律所形成的知识体系。
它把太阳周年运动轨迹划分为24等份,每一等份为一个节气,始于立春,终于大寒,周而复始。它是我国农耕文明留下来的璀璨瑰宝,它既是历代官府颁布的时间准绳,也是指导农业生产的技术守则,又是老百姓预知冷暖雪雨的晴雨表,是汉族劳动人民长期经验的积累成果和智慧的结晶。
古人们为我们留下了很多关于春分的美好市诗词,让我们跟着这些古诗词一起进走春分,走进往昔。
《春分》
日月阳阴两均天,玄鸟不辞桃花寒。从来今日竖鸡子,川上良人放纸鸢。
这首古诗描述了春分时节人们生活中的生动形象。
“春分者,阴阳相半也。故昼夜均而寒暑平”。一个“分”字道出了昼夜、寒暑的界限。这时太阳黄经为0度,太阳的位置在赤道上方。农历书中记载“斗指壬为春分,约行周天,南北两半球昼夜均分(极点附近除外),又当春之半,故名为春分。”
竖蛋
在每年的春分这一天,各地流行竖蛋。其玩法简单,春分成了竖蛋游戏的最佳时光,故有“春分到,蛋儿俏”的说法。竖立起来的蛋儿好不风光。
放纸鸢
春分这天民间的踏青活动有放风筝,妇女小孩放风筝。并在风筝上写上祝福 希望天上的神看到。
还有很多描写春分时节气候、人文的古诗词,让我们一起来读一读。
《七绝·苏醒》
徐铉
春分雨脚落声微,柳岸斜风带客归。 时令北方偏向晚,可知早有绿腰肥。
《七绝·春分》
左河水风雷送暖入中春,桃柳着装日日新。赤道金阳直射面,白天黑夜两均分。
《春分日》
徐铉
仲春初四日,春色正中分。绿野徘徊月,晴天断续云。燕飞犹个个,花落已纷纷。思妇高楼晚,歌声不可闻。
《癸丑春分后雪》
苏轼
雪入春分省见稀,半开桃李不胜威。应惭落地梅花识,却作漫天柳絮飞。不分东君专节物,故将新巧发阴机。从今造物尤难料,更暖须留御腊衣。
《画堂春》
仲并
溪边风物已春分。画堂烟雨黄昏。水沈一缕袅炉薰。尽醉芳尊。舞袖飘摇回雪,歌喉宛转留云。人间能得几回闻。丞相休嗔。
《和宋之问寒食题黄梅临江驿》
崔融
春分自淮北,寒食渡江南。忽见浔阳水,疑是宋家潭。
明主阍难叫,孤臣逐未堪。遥思故园陌,桃李正酣酣。
《春分》
立春阳气转,雨水雁河边 。惊蛰乌鸦叫,春分地皮干。
这些流传了千百年的古诗词,为我们讲述着曾经的故事。时光荏苒,日复一日,到今天,在我们生活着的这片土地已经发生了惊天动地的变化。有时想着我们生活在古人曾经生活着的同一片土地上,重复着曾经的故事,其实也是一种幸福。
可是随着时代的发展,当我们告别了农耕时代,迎来了科技大发展的时代,传统就在逐渐离我们远去。今天的我们有精确的卫星云图气象监测预报,我们不再不需要知道节气就能准确的知道我们的穿衣指数,出行是否要携带雨具。我们的小孩有太多的玩具可以玩,还有手机、平板电脑、动画片,以及写不完的课业,我们已经不再像千百年前的孩子那样玩竖蛋的游戏,更不会在春风时节丢下课业去野外放风筝。我们不再需要像古人那样用心去感悟自然。我们得到了很多,却离自然更加远了。
时代的进步,科技的日新月异,为我们带来众多便利的同时,也让传统在离我们远去,让它被忽视,甚至被遗忘。当有一天我们不能再为后人们传承曾经的文明,那是怎样的悲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