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名2015-1-29 22:18,最早记录在QQ279316246空间日志里)
记得前一段时间,优优同学和我说起网上有个所谓读书人的标准问题。他说,如果能满足以下几个条件才可以称之为读书人。在只是听完他提出这个问题之后,我脑子里马上觉得自己应该满足一个读书人的标准,但是仔细看完之后,才觉得不是那么回事。这个看似平常的标准如下:
1,阅读时间不少于4小时/天;2,阅读范围至少包括文学、哲学、科技、财经;
3,藏书500本以上;
4,书柜面积一面墙;
5,包里必备一本书;
6,随时能写3000字以上的随笔;
7,厕所、卧室、阳台等处有常读的图书;
8,一周至少有两天和朋友饮茶论书;
9,自己钟爱的出版社。
我对照了下自己,觉得自己除了第一条不符,其它皆能满足。我的阅读时间比较零散,累积是不够四个小时的;阅读范围大致是没有问题的,不仅仅局限在那几个范围;藏书没具体统计过过,我大概长期要时不时翻看查阅的书应该在二三百本吧,藏书的数目应该每年会有增加。对照一下这个标准,我是够不了读书人的格的。但是,我也不会因此自卑多少。这个标准也就是人家一说,切不可太在意。再说了,这个世界上搞双重标准的人多了去了,我何尝不可呢?!正基于此,我也不在意这个什么标不标准,权当一个所谓的参照而已,但是,我自己个人对文字对阅读的偏爱,还是有几分的,是真正不假的。不过,在这要郑重的声明,我所说的阅读严格的区别于学者专家专门研究问题的文献阅读。
平时,无论自己闲适与否,我还是比较爱看书的,杂七古八的,林林总总的,一概都可以。我爱上阅读,一面是习惯使然,一面是出于一种人所共有的好奇探索的天性,还有一面是是驱痴去盲的自我要求。
一无所知,脑子空空,总不是十分有面的事情。
我看书很多时随性使然,哪一段对什么东西感兴趣了,就跑到图书馆借一大堆相关的书回来。
粗略的也罢,细细的也罢,囫囵吞枣的也罢,会把这一块的东西做个大概的了解,这些东西就好像散碎的银两。
哦,现在没有银两了,恰似面值较小的人民币一样,一分五分的,一块五毛的,十块五块的,一股脑的全存到我的脑子里,碰到想用的时候就拿出来,不过,他这个东西不会越用越少,恰恰相反,而是越用越多,越用越丰富,越用越好用。
在人多闲聊的时候,这个会作为一般的谈资,天南海北的胡侃,不至于冷了场,有尴尬的局面;
在寂寥独处的时候,这些个东西会在脑海里翻江倒海,天马行空,也会是一番热闹的场面,脑子里不会空落落的;
在抑郁纠结的时候,这些个东西又仿佛许多关心我的好心的调停者,出来举出许多远的近的过去的现在的案例观点说法来宽我的心,解我的忧。
不过,会浪费些烟卷,省下许多杜康。
在迷茫无助的时候,又仿佛有许多先知先觉的成功者,立于我的面前,耳提面命,谆谆教诲,悉心指导,即便有再多的惨淡愁云,也立刻烟消云散,不见了踪影。
我想,我本性多愁善感的性格却给人更多的乐观开朗豪气干云的印象与这有不可脱离的干系吧。
其实,千言万语,归根结底,阅读,他丰富了我原本贫瘠的心灵,开拓了原本狭隘的短浅的视野,拓展了生命的广度宽度。
这里面还有一种正的反馈,你愈是阅读多了,得到的益处愈多,这多出的益处又诱使你迷恋爱上阅读。
一旦爱上,想说不爱,或拒绝去爱,是何其难也。
附录:三弟卫红:的留言
2015-1-30 0:43
卫明,我觉得你完全可以成为一个很好散文家,有时间把自己写的随笔整理一下,将来汇编成一本《未名散文集》,说不准还能创造年度畅销书新高呢!
—卫明,整理,2020.05.17.01:37,华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