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家是东北一个山区小镇,是一个木耳产业基地,我们这里的木耳产业越来越大了,真是:
小车装满来大车
山路木耳车连车
锯沫长出黑牡丹
又有营养又养颜
老人吃了能长寿
小孩吃了智慧添
小伙吃了长力气
美女吃了更好看
黑牡丹,黑牡丹
天桥岭人把你赞
菌农靠你来致富
商家因你填金砖
……
我们这里的牡丹就是指木耳,它的花瓣又美味又营养。
黑木耳,是一种菌类,小的单片时形状像人耳朵,长成大朵是又像一朵花,有的一朵木耳装满一个装菜的盘子。像一朵盛开的花,因而别称黑牡丹。
它最早长在枯木上,现在可以用袋装锯沫来栽培。它虽然没有牡丹花的艳丽,却比牡丹花更具有食用价值。
它的历史可以追溯到秦代的《吕氏春秋》里写到:‘’味之美者,越骆之菌‘’。大医师张仲景说:木耳赤色和仰生的都不能吃。可见只有咱东北的黑木耳才是最好的。
见过木耳的都知道,木耳有点胶质状,有弹性,中医书上说:黑入肾,在“本草纲目‘’里提到黑木耳具有补气,润肺,益智,活血止血的功效。在古代帝王才能享用它,可见木耳的珍贵成度。现代连外国人都把它视为保健佳品。
古人早知道用木耳是一种补肾的食材,很有营养,把它做为达官显贵餐桌上不可缺少的美味。
现在木耳成了平凡的人家日常餐桌上的美味食品。
木耳,可凉拌,可炒鸡蛋,可做汤,具有清理身体垃圾,排出身体毒素,美容养颜的疗效。
古中医书上有“日食三耳,延年益寿。”
我们家乡是一个美丽的小山城,依山傍水,这里的水是从长白山流过来的,天然的水资源,加上气候的特点,所以生产的木耳质量好,成色好,味道佳,营养丰富,是木耳中的极品。
我们这里人工种植栽培生产木耳已经快有二十年了。
最早是把山上碗口粗的柞木,截成三米左右的段儿,然后在木头段上,打眼儿,放菌种,这样做既费工产量还低。
后来就改用小塑料袋摆地里,搞平地栽培,要选择离水源近的地块,这样浇水方便。
最近两年,又有人用塑料大棚来扣木耳,就像菜农扣菜一样,这样能早点把长满菌丝的木耳从菌房里拿出来,在大棚里摆好了,早浇水,能提前采摘,产量高,质量好,能早卖,还提高了产量。
木耳最好的采摘期是夏天七八月份,那时候是菌农最忙的时候都起早贪黑的,种植多的还要雇人。
我们这里自从有了木耳产业,就一年忙到头,冬天装菌袋,春天养菌摆菌袋,夏天采摘木耳,秋天收拾菌地,做准备工作。
我们这里几乎家家种木耳,活 儿多人少, ,工钱也逐年上涨,也这样就吸引了很多外来打工者,远的有越南的,朝鲜的,四川的,云南的,河北的,苏杭的,近的辽源的,沈阳的,长春的,四平,牡丹江的等外来打工的人。
冬季是生产木耳最忙碌的季节。
生产木耳的小菌锅无数,后来大的菌厂也建了好几个。由原来的纯手工操作,到现在的机器自动化一条龙木耳生产线,使木耳工作者减少了强体力的劳动,又提高了木耳的生产效率和质量。
现在 我们这里的木耳产业发展的挺好了,我们的木耳无论从品质还是口感上都是国内一流的,但还是要和别的地方的菌农做朋友,共同学习交流,不断引进优良品种,和先进技术,为的是让黑牡丹盛开在全国每一村镇,开到全国人民的心中,并希望能世界人民的餐桌上绽放美丽。
提高人们的生活的品质,改善人们自身的体质,让全国人民都认识并喜欢享用,这个既具有营养价值、又有保健价值的黑牡丹,就是我们这里木耳从业者和菌农的心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