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卖橘者言》是一部文集,包含张五常发表于报刊的系列文章。
张五常善于从现实生活中的小事入手,用浅显直白的语言,推导出简单事实背后深刻的经济学原理,本书正体现了他的这种风格。
张五常卖橘的故事
张五常“卖橘”是一件真事儿。广东话里“橘子”的“橘”和大吉大利的“吉”同一个发音,为了讨口彩,香港人过年,家家户户都要在家里摆几盆只能看不能吃的小橘子树,香港人把它叫做“年橘”。
张五常卖“年橘”的过程,起初开价每盆80元,杀价到60元可以出售。晚上十一点开始下雨,开价立即降低;半小时后雨停了,开价上涨。午夜后开价减到70元。凌晨一点过后减价次数越来越多,到最后,每盆只能开价30元,有人出20块也卖。
同样一盆年橘,凝结着同样的人类劳动,花费同样的运输成本,在短短几小时内,价格波动达到三倍。原因何在?张五常给出的答案是,信息不对称,是价格波动的关键因素。
张五常分析说,在年橘市场上,卖橘子树的人不但了解每盆年橘的批发价,也知道刚刚卖掉的那一盆的成交价;买家则两眼一抹黑,既不知道年橘的底价,也不清楚市场实际成交价。对于这个不到100港币的小物件儿,买家也不愿意花时间、花精力去四处打听。所以,卖家能够利用对方的信息缺失,从中挣到差价。
传统经济学一直把注意力集中在商品的生产成本、供需关系上,并不怎么关心真实市场中,买卖双方的信息不对称、商品的交易成本这类问题,一直没办法解释真实市场中为什么会出现剧烈的价格波动。
养殖生蚝的故事
张五常在西雅图华盛顿大学工作期间,曾在自己私人宅邸的海滩上养过生蚝。
华盛顿州纬度高、气候寒冷,生蚝长得很慢,就自然条件而言,绝对算不上养蚝的好地方。然而,该州法律规定,海滩作为私人宅邸的附属物,归私人所有,外人不得随意在私人海滩上拾取生蚝。这个严格的制度设置,让自然条件欠缺的华盛顿州,成了美国最著名的生蚝产地。
张五常用这个故事证明,产权明晰比自然禀赋更重要。如果不能合法享有自己的劳动成果,谁愿意辛辛苦苦为他人做嫁衣呢?只有产权明晰的地方,才会有商品生产,才会有繁荣富裕。
纤夫的故事
张五常少年时代,为躲避入侵的日寇,曾跟母亲一起,在广西沿着柳江逃难,那时行船完全靠纤夫拉。张五常注意到,有一个监工坐在船头,看见纤夫中间有谁偷懒不使全力,就拿根长鞭子使劲抽他。母亲告诉年幼的张五常:我在岸上亲耳听到,这监工是纤夫们合伙花钱请来的,你说怪不怪?
这确实很怪。这个疑问一直装在少年张五常的脑子里。后来他去美国留学,在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读到了经济学家科斯的论文《企业的性质》。科斯在这本书里讨论了一个问题:人们为什么要组织企业?为什么会有老板和雇工?
科斯解释说,开办企业,或者自己单干的人,看上去谁的话也不用听,可以我行我素,其实每天都面临市场风险,必须花费时间精力去了解市场信息,绞尽脑汁给产品定一个合适的价格,接受市场考验,承担着巨大的交易费用。
而选择打工,可以免去这一切烦恼,付出的代价是得听老板的话,赚的也没老板多。打工者之所以愿意加入企业,就在于他们能够把一切风险交给管理者,减少交易费用。
至于为什么有人出力拉纤,有人拿鞭子监工,科斯的解释是,有的人天生偏好直面风险,有的天生害怕风险,愿意承担风险的人就去当了老板,厌恶风险的则当了雇员。张五常觉得这个解释没有说服力。
张五常于1983年发表了《公司的合约本质》,挑战科斯的成名之作。张五常提出,一个人不去创业,跑到公司里打工,只不过是用一种合约替代了另一种合约,也就是用劳动合约替代了商品交易合约;在能够自主签约的条件下,他会根据实际收益多少,选择创业还是打工。
也就是说,创业和打工的区别其实没那么大。在采取计件工资的例子中,劳动合约跟产品合约根本就是一回事儿。
公司内部之所以同时需要拿鞭子的管理者、和按指令工作的劳动者,只是因为有些岗位没办法用计件工资进行量化,必须按工作时间发工资,为了保证计时岗位的工作效率,企业家不得不想出种种管理手段。纤夫自己请监工,也正是这个道理。
薪酬福利制度与产业竞争力的关系
张五常认为,过度的福利政策往往会损害产业竞争力,最终也保护不了产业工人。欧美国家很难从制造业衰退中复苏,就因为它们没办法打破福利制度温床。
张五常从自由签订劳动合约的角度,解释了最低工资、限制劳动时间、不许资方解雇员工等福利政策,为什么会扭曲劳动力市场,危害产业竞争力。
他认为,再高明的政治家、经济学家,都很难计算出一个经济体最低工资标准。工商业的最低工资,是由农业部门的收入水平决定的。
薪酬提高是一个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动态过程,当城乡收入达到均衡点,劳动力从农业部门向工商业转移的过程即将结束之际,工商企业的最低工资就出现了。
在此之前,农业人口过剩,就业不充分,工商企业总能以较低工资招到人干活。这时候,如果政府强行规定最低工资,根本保护不了劳动者,资方要么提高自动化水平,减少雇员;要么结束业务关门大吉,最终受损的还是劳动者。
唯一的后果是降低投资者开办工商实业的意愿,截断劳动力从农业部门向外转移的自然过程,造成实际上的失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