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时候我们自觉不自觉地有要改变他人的想法,到了一定的年纪,你就知道每个人都无法去改变另外一个人,特别是18岁以后的独立个体;那么也有人会想改变不了别人那就改变自己,这话听起来没有问题,但当我学习了一些心理学及相关知识以后,认为既不要想着改变他人,也不要刻意去改变自己,能做到影响他人、完善自己就很好很好了。
为什么我们会有改变他人、改变自己的想法呢?大多时候都是因为生活、工作(情境)中碰到了一些问题或冲突。于是首先我们就开始归因,内归因的人会从自身找问题,这时往往会后悔、自责、甚至自卑,经常会说:我要是当时那样做就好了、我又没考虑周到、都是我不好、我得改变自己这样下次就不会出现问题了…外归因的人则会相对轻松,因为他们认为出问题、有错的都是别人而不是自己。
你看,就归因这件事来说,没有对错,内归因的人尽管情绪压力大,但更容易成长自己;外归因的人尽管轻松自在,但不容易发现真实的自己而去成长。
我很赞同DiSC中的SOS原则,Self:发现自己的风格(注意这里用的不是优点、缺点,而是风格),Others:发现他人的风格,Situation:有意识地调整自己的风格,建立有效的关系。
具体的说就是接纳自己,也接纳他人,人与人之间的差异无所谓对错,那只是差异而已;把冲突转化为优势,并不需要改变自己,但需要了解自己看问题的方式:面对问题/冲突,我们的反应、感觉和行为。如果我们能理解并接纳自己以及他人看问题的方式,才能通过全新的视角审视每个情境,从而发现新的机会。
曾经有个朋友和先生在感情上出现了危机,情境很简单,就是一次误会导致了不信任,她很痛苦,很想重修这段感情,于是做了很多努力,但都无果,最后她想改变自己,做个争吵中先生嘴里说的那样的女人。
我听了她的想法后,建议她进一步认识自己、认识先生,并在已有的基础上完善自己。为什么不主张她做个争吵中先生嘴里说的那样的女人呢?你想两个人在茫茫人海中相遇,并走进婚姻的殿堂,说明她身上一定有特殊的东西吸引了他,要不为什么是她,而不是另外一个人?如果她真的彻头彻尾改了,或许他又不适应了,甚至又提出其他不满,而一个人自己完全为了他人而改变的改变,往往没了自己的风格变得四不像,所以我很赞成SOS原则。
说简单点就是每个人都要认识自己、认识他人,保持自己的风格,并不断成长自己,同时在生活、工作的每一个情景中,记得与自己达成共识、与团队达成共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