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选择了骑车这种方式。当我骑着车在路上,不疾不慢,从马路上穿过。金黄的树叶在我头顶上翻飞。这时,我知道我为什么迷恋这种感觉。我渴望回到自然,想像自己犹如一只穿行在森林中的野兽,身后是奔跑过的脚印,一回头就能看到自己。
相比之下,地铁,是一种特别虚幻的存在。记得小的时候,来北京第一次坐地铁,我觉得特别难以理解,为什么我从这个地方下去之后,上了一辆列车,过了一会从另一个口出来,就到了另一个地方了?我从哪里来的,我现在哪里?列车早已呼啸而过,剩下的是我巨大的迷茫。
乘坐公交车时的存在感会好于地铁。虽然仍然会有一打盹就坐过站的风险,但是人们仍然清楚的知道,我是经过怎样的情境来到这里,路上经历了哪些堵车和颠簸。
旧日神话中的一日千里,现在早已不是幻想。神仙们能够瞬间变出一件事物,这在当下也成为现实。
我们甚至足不出户,可以实现所有的日常需求。去菜市场买菜,成为了一种奢侈,有送货上门,菜市场里早已没有了年轻人。可以买到各种东西,而且送货的速度有时候快到难以想像。这拜托了我们的快递员们。他们像辛勤的蜜蜂,骑着三轮车,电动车,飞奔在楼与楼之间,很多时候,我们与他们的沟通只限于连眼皮都不抬的一声“谢谢”。
在这种环境下,慢慢进化出一种生物。这种生物最擅长生长的感受就是焦虑。焦虑的信号一发出,人们就疯了一般潮水一样的涌动,涌进楼市,涌进这种电商网站,涌进这个那个群,从而散播出更大的焦虑。而焦虑之下,感受开始慢慢退化。这种生物用着各种表情和符号进行交流,喜欢用各种各样的品牌来表达自己的个性。这种生物在焦虑的驱使下繁殖下一代,用充分的焦虑培育他们,穷尽各种技术和手段来培育更加焦虑的下一代。
而如今,连无人机都开始繁忙了,AI和机器人都已经上岗。人们愈加焦虑,如果不培育更更优良的下一代,岂不是没有了活路?没关系,你看现在还有很多职业已经或正在被焦虑催生出来了呢~ 他们的下一代一定会更加适应更强大的焦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