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场经济就像有两个面孔,一面天使一面魔鬼。
当工业革命轰轰烈烈地开展时,伴随而生的市场经济以不容被忽视的姿态开始漫步全世界。
纵观世界经济历史,挥舞着“自由”大旗的市场经济200年前就开始为铸就一个又一个资本主义经济强国奠定基础。市场经济的发展拯救了这些还处于婴儿阶段的资本主义国家脱离贫困,并使其走上璀璨之路。对这些经济强国来说,市场经济像天使。
但与此同时,由于这些强国对外发动的持续数百年的殖民侵略活动,那些被侵略国遭受了莫大的耻辱和经济损失,朗朗乾坤变得黑暗阴晦。那些黑暗阴晦的历史,在时光流转中,变成印记,愈加清晰。对这些被欺辱的国家来说,市场经济是魔鬼。
走出历史,将焦点聚焦到当今普通老百姓的身边。有人在市场中抓住了机遇,充分享受到了市场经济带来的好处,貌似转眼就获得了巨大的财富,他们看到了市场经济的天使面孔;也有人在市场中遭遇了欺诈、谎言、算计,抵不住竞争被淘汰出局乃至血本无归声名狼藉,黑暗与穷困转眼就来到了他们的身边,他们感受到的是市场经济无情的魔鬼面目。
客观来讲,市场经济能给人带来好处,也存在巨大的风险,因为任何事物都有两面性,市场经济当然也不例外。
市场经济并不因为某个个体的幸运与不幸而停留脚步,市场经济只遵从市场,它是为满足市场需要而服务的。让市场需求来引导经济走向是好事,但有时候,它却能引起生产过剩这一负面现象。
引起负面现象的原因在于,市场需求是千变万化的,有很多的不确定性,当投资者瞅准某项能够获取高利润的项目后,就会购置设备,雇佣工人,引进技术,建造新的生产线。而在新的生产能力形成时,原来的市场可能早已饱和。此时,生产出来的商品就会因超过购买者支付能力而销售不出去,从而无法产生利润,并最终导致工厂破产、银行倒闭、工人失业,这就是生产过剩的表现。
生产过剩是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主要特征。在资本主义社会,社会生产是资本家的私事,生产什么、生产多少都是资本家自己说了算,整个社会生产处于自由竞争状态。在这种情况下,生产过剩的现象是层出不穷。生产过剩的代价就是经济危机,在资本主义社会,经济危机的周期性爆发就很好地证明了这一点。
市场经济条件下,在社会主义国家,由于政府的宏观调控力度比资本主义国家大,所以生产过剩的现象虽然也会出现,却没有严重至引发经济危机的程度。在这方面,社会主义的市场经济确实比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更平稳,比如中国。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就像上了发条一样,在“富强”的路上越走越远。全世界都在感叹,究竟是什么原因,让一个看起来笨重无力的国家在短短30年时间内走了西方国家用200年才走完的路。
中国有令老外叹为观止的经济增长速度,有响亮的“全民奔小康”的口号,中国的经济空前繁荣,不计其数的企业像雨后春笋般一一冒出,为社会提供了更多谋取生存的饭碗。中国的教育事业逐步走向辉煌,医改的大旗虎虎生风,全世界的人都把中国看做是“世界工厂”,出口之路上,中国企业走得雄赳赳气昂昂。
中国在世界的眼中是富强的,普通民众的工资也比以前多了很多,但是人们却感觉到东西越来越贵了,孩子的学费越来越贵了,年轻人连房也买不起了,老人们更是活得小心翼翼,不敢生病,因为一旦进了医院,就意味着“被花钱”,一个小小感冒,动辄也要上百元。
我们的国家富裕了,为什么我们还有衣食之忧呢?
接下来我们要了解的这两个名词——“宏观经济”和“微观经济”会解答你的疑惑。
汉朝赵晔在《吴越春秋》中写道:“越王内实府库,垦其田畴,民富国强,众安道泰。”自此,“民富国强”这个成语被广泛流传,它的意思是人民富裕,国家强盛。
如果从宏观经济和微观经济的角度来看,国家的强盛属于宏观范畴,人民的富裕就属于微观范畴。按照一般人的理解,理想的状态应该是,国强则民富,国弱则民弱,微观经济总是顺应宏观经济的。然而,在当今现实世界,宏观经济和微观经济的关系表现出来的并不总是步调一致的,国强往往不一定民富。
宏观经济是全民经济、大经济,微观经济是个体经济、小经济。它们属于经济活动和经济运行的两个不同层次,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微观经济是宏观经济的基础,而宏观经济的良好状况又是微观经济活动得以顺利进行的必要条件。
举例来说,一个人有钱了,不管买多少房子、车子、奢侈品,都属于微观经济;一个饮料公司,不管生产多少瓶饮料,把饮料卖给谁,怎么卖,也属于微观经济;而多个个人集体买房,并且经不断炒作,使房价上涨,最后导致全国多个城市出现房产泡沫,这就上升到了宏观经济的层面;同样,多个企业经过合并、收购,形成一种垄断,导致失业现象大范围出现后,便也已经跻身到了宏观经济范畴。
在当今世界,相比微观经济,很多国家更注重宏观经济,因为那代表了一个国家的脸面。但是,市场经济毕竟是由无数个微观的单个经济体组成,可以说,没有微观就没有宏观,没有一个个企业和个人的努力,任何一个国家都不敢妄言经济会快速增长。
但是不管是宏观还是微观,只要是市场经济就会出现一定的弊端,这时就要提到宏观调控。宏观调控的必要性前文已经讲到,具体从宏观和微观的角度讲,有宏观经济调控,也有微观经济调控。
宏观经济调控和微观经济调控可以说是唇与齿的关系,唇亡齿会寒。有人还把两者之间的关系用炎热天气作比喻。当天气过于炎热时,政府会用减少财政开支、降低基础利率的方法把经济气温降下来,这就是宏观调控。在宏观调控下,企业和个人可以根据各自体制自主选择是多穿衣还是躲在家里不出门。如果天气炎热到让人无法正常生活时,政府就会引导所有人把厚衣服脱掉,这就是微观调控。
对于普通百姓的感受来说,比起宏观经济调控,微观经济调控更便捷、更立竿见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