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天工作结束了。我没有加班,我只是上晚班而已。在地铁,脑袋里突然就蹦出了这样几个字:慢慢来,别怕来不及。
1
这并不是我第一次有这种想法。上一次,也是在下班的时候,也是地铁里。我看到一个广告,大意是,我已经总监了,你还在犹豫怎么跟老板开口加工资。
我鄙夷地笑了很久。是的,月入不足一万的我鄙夷地笑了很久。
我曾经跳槽过,人家给我封的是高级编辑。但只有自己知道,起一个标题想了很久也不合适,写一篇文章,自己的积淀并不足。
我知道,在传统媒体一年的熏陶远远对不起高级这两个字。所以,我回到了传统媒体,对的,就是人人唱衰的传统媒体。
有些积淀得交给时间,这是谁也无法违背的规律。你可以一年就换工作,但前提是你这一年已经学会了三年的东西。
2.
想起自己刚考上研究生那会儿,因为是跨专业,跨度还很大。而专业的属性又多实践,所以我研一的时候就找实习,虽然老师同学们不太理解,但我依旧我行我素。
如今回头去想,我终于体会到师姐们说的那句,你太着急了。
付出的代价是理论体系没有进一步夯实。知识架构还是考研时积累的。前几天,看一本业务书,部门主任推荐了一本经典。刚开始,我觉得很惭愧,作为我们学校的毕业生,这书没有看过是不可原谅的。
于是我立马就买了回来。看着看着,觉得有些眼熟,这才想起来,以前在图书馆看过只是觉得没啥意思,就没有仔细看。那时太着急,总是扫一眼就放下了。
在什么阶段做什么事,这种简单的道理,人人都懂,但真正一步一个脚印的,太少。
3.
前段时间也为北大清华研究生在北京买不起房的言论焦虑。
昨天跟师姐出去玩,聊天才得知,她也因为这事焦虑了很久。是的,就是之前,劝我别着急的那位。
她毕业快三年了,毕业了就在国内知名传统媒体工作。听说一开始工资很少,但看她这段时间的消费水平,想必是好了不少。
但你看,她也焦虑,也在思考买房的可能性。她说,北京这样,是要把我们往外面赶呀!
刚刚下班后,在地铁里跟上司聊天。他说他最近都不看书了。拿起书的时候,妻子会说,还不如看点理财的书籍。上司写的文章很棒。但这个传统行业的薪水也许不足以支撑每个阶段人们的梦想了吧。
是呢,也许金钱,也许房子。但是一切都不应该急急忙忙,顾此失彼。每个阶段的我们,都有自己的焦虑和追求。
对于我而言。还在走毕业三年的路。积累自己的业务能力。每一天有一点小进步,就应该满足。
对于师姐,也许是业务能力的大提升,从业务到管理,夯实自己的资本。
对于上司,也许他在开始学习理财,也许他寻求事业的转型和突破。
只是,走好自己脚下的每一步,按部就班,你不乱,世界就不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