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十六年前,我参加高考。和同学一起,吃住在学校,高考三天,我们发饭票,吃顿餐,那几天伙食特别好。
考完后,回到家,还带着同学。屋里没人,我生气奶奶居然没在家等我,回来连饭都吃不上。那时爸妈远在山里上班,平时只有奶奶在家。
等了好久,奶奶才到家,看到我和同学在家等着,慌忙给我们做饭。
我发了一通脾气之后,才知道奶奶是去学校接我。她不知道我在实验小学考试,考完直接走了。她在一高校门口等啊等,直到不再有学生出来才怅然回家。
那时真不懂事,每次想到那一天的情形,都懊悔不已。特别是奶奶去世后,成为我心中永远的痛。
十年前,儿子高考,我和老公去陪考。感觉比儿子还紧张,叮嘱他带这带那,准考证、文具等,一一检查。让他衣兜里装点卫生纸,他说不用,进考场不让带。
他走后,一直在想,如果他想去卫生间,没有带纸,岂不尴尬?一点小事,坐立不安。
那几天吃饭,也是小心翼翼,只怕那道菜让他胃不舒服,吃坏肚子。
老公看我整天神经兮兮,笑我杞人忧天。他倒是啥都不在乎,说孩子那么大了,突发情况,会自己想办法。他很放松,该看电视,该睡觉,一点不受影响。
五年前,儿子的堂弟高考。因为考点就在一墙之隔的一高校园里,那几天吃住在我家。
弟媳每天中午在我这儿给侄子做饭,她很会做饭,菜挺丰盛。但侄子吃得很少,吃过后,赶紧让他休息,我们在其他卧室,小心翼翼,不敢出声,怕影响到他。
四年前,娘家侄子高考,我让他住我家。这个一向独立的孩子说不用,也不让家人管,跟同学一起吃住。
如今,儿子大学毕业后已工作六年了,侄子也工作一年多了,娘家侄子今年大学毕业,真快!
而我自己,工作三十二年来,除了儿子高考那年,学校没有安排,前些年,几乎每年都要做监考员、工作人员,或者有带队任务。
做监考员时,有时外派其他县市,那几天统一吃住,统一时间行动,按要求规范去做就行,思想负担较轻。
在本校做监考员,特别辛苦,要提前到岗。最初那些年,工作人员较少,考场的一切,监考员都要负责,开门,锁门,准备考场探测仪等设施,很操心的。午饭后根本不敢休息,只怕睡着了误事。
做工作人员,考前考后辛苦。开窗通风,提前开空调降温,准备楼层各考场设施。考试期间相对轻松,只要坚守岗位就行。
做带队老师特别辛苦,大热天,要早早动身,和学生一起坐车或步行到考点,分发和收集准考证,要格外细心。能顺利发下去或收起来,就放心了。最怕的是遇到马大哈学生,来晚了,迟迟不来领准考证,或者考试结束没交准考证,人走了。得反复查,是谁没交,还要打电话确认以后,才能放心。
这还是其次,发证前后,跟学生在一起,要保持轻松愉快的笑容,给学生定力,让孩子们充满自信上考场。如果遇到哪一学科试题难度反常,学生出来后看上去有点沮丧,还得及时宽慰,让他们卸下思想包袱,把后面几科考好!
这两年,临近退休年龄,在分校工作,领导照顾,高考期间,没再分配任务,可以在家休息。
但是,心随考生一起,这两天似乎做啥事也没心情。只等两天的考试全部结束,才算放下心来!
正如我一篇文章后好友的留言:在学生的求学生涯中,陪伴最多的是老师,有多少陪伴,就有多少牵挂,多少不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