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年前在一家世界500强混,虽谈不上风生水起,小日子过得倒也滋润.有一天被领导叫去办公室,照例低眉垂眼的站好,等着领导训话。领导先是沉吟了片刻,然后语重心长的说到:"小龙啊,你很聪明,只是缺少一点智慧",然后。。。。。便没有再多说些什么。我有点尴尬,不知道当着领导的面是该承认自己聪明呢,还是该痛批自己不够智慧,于是只好鸡啄米般一个劲儿的点头,然后诚惶诚恐的退出来,带着满脑子大大的问号儿回到自己的角落里深刻反省。
我不是个喜欢凑热闹的人,可既然人生过半,即使谈不上阅人无数,打过交道的人加起来也不算太少,所以无论被人批评还是夸奖都很正常。其实很多人夸过我聪明,有些人还会在聪明前面加上个”很”字,可从小到大夸我智慧的人倒真是一个没有,所以我想聪明和智慧大约是两种完全不同的东东。智慧的人一定聪明,可聪明的人却未必智慧,这样看来智慧应该比聪明更高端一些。历史上成名成家的人大多享有智慧之名,不过结局却大相径庭,有人凭智慧成就了宏图霸业,最不济也能靠满脑门儿的学问青史留名,可也有人因为太过智慧而丢了性命.当然,那些并不智慧,甚至连聪明都算不上的人们,他们的命运比那些丢了小命的智者也好不到哪儿去,只不过因为他们那既不聪明更不智慧的人生实在太过平淡,有时候甚至有点悲催,所以他们的所闻所见和所思所想, 大体也都在历史的迷雾中没了踪影。
有人说大智若愚,就是说人一旦智慧了,做起事情来反倒容易冒傻气,还有人说智慧的人一定要难得糊涂,就是说即使再智慧也要装出一副傻乎乎的样子给别人看。正所谓物极必反,一个人太聪明了反倒容易没了智慧,而真正的智者就算看上去神经兮兮的,其实不过是在装模作样的逗你玩儿罢了。这样看来智慧实在是件玄而又玄的事情,反正我这个肯定聪明却并不智慧的中年人到现在也搞不清.
其实小时候就常有邻居和父母单位里的同事夸我聪明.那时我还躺在摇篮里,既不会背李白杜甫也不会算微积分,除了冲着周围的叔叔阿姨们傻傻的笑和傻傻的哭外,就再没干过点什么特别的事情,所以我一直好奇为什么会有人觉得我聪明.我不是什么龙胎凤种,爸妈充其量就是个芝麻绿豆般大小的公务员,老老实实做了半辈子人民公仆,连贪污受贿的边都沾不上,自然也不会有人借着夸我来讨好他们,所以我想那些夸我的叔叔阿姨们应该是出自真心.我出生在文g中期,出生在那个既不能看雨果海明威也不能听肖邦和柴可夫斯基的年代,大人们除了看毛选听样板戏外就再没啥文艺点儿的生活可过,所以那一辈人的胎教大抵也就是卜算子咏梅和红灯记啥的,放在中国五千年历史上也是最烂的一代,别说我这样本就平淡无奇的孩子,就算真的天才怕也早已荒废在了起跑线上。后来看自己小时候的照片,这才发现自己当年也是个漂亮宝宝,白白的皮肤长长的耳朵,圆圆的小脸上长着一对水灵灵的大眼睛, 别说那些叔叔阿姨,就是自己看了都对当年的自己喜欢的不行,所以我怀疑自己聪明宝宝的名声很可能和那副招人爱的小脸蛋儿有关。
除了天生丽质外,倍儿头大也是我小时候的特点之一。倍儿头是北方土话,其实就是指人的前额,北方有句俗语叫”大头大头下雨不愁,人有雨伞我有倍儿头”.就是说如果一个人的额头够大够高,就算刮风下雨也不用打伞,也能靠倍儿头抵挡上一阵。这当然有点夸张,因为倍儿头再大也挡不住倾盆大雨,不过北方人还是喜欢大头宝宝,总觉得倍儿头越大的孩子就越聪明。这想法当然有点道理,因为倍儿头的大小约等于脑容量,一个人脑容量越大,聪明过人的可能性自然更高一些。不过脑容量大还不够,还要皱褶够多脑回路够复杂才行, 所以倍儿头大未必就真的聪明,否则如河马大象一般的巨无霸,怕是早在数万年前就已经成了人类的主人.
倍儿头大小可以用尺子去量,皱褶和脑回路却是个说不清道不明的事情,所以人到底聪不聪明其实也是件未尝可知的事。多年前中国引进了智力测试,皱褶和脑回路就此有了量化标准。不过我从没做过这种测试,一来舍不得花钱,二来也有点担心,担心万一做出个不太好看的分数来,自己那点儿本就不大牢靠的自信也会跟着一起烟消云散,而没了这样那样的自信撑场面,今后的日子里会不会跟着崔大主持一起抑郁了还真不好说。
其实小时候社会上的聪明人并不算多,就算有也大多命运多舛,不是进了牛棚就是被关进了号子,比那些站在舞台中央呼风唤雨的蠢货要悲惨了很多。当然,留在外面的聪明人也有,可重压之下大多学会了装傻充愣,就算每天只能背红宝书看样板戏也照样欢喜的不行。装傻其实是个挺神奇的事儿,一开始还知道自己在装,可装着装着就可能真的傻了,那股子傻傻的劲头儿常常连自己也分不清。我怀疑夸我聪明的那些叔叔阿姨们就是这么变傻的,所以多年后背起红宝书唱起样板戏来还会激动的不行.这当然是国之悲哀民族之不幸,可对我来说却未必是件坏事,要不是他们早早变傻了,又怎么会被我的脸蛋儿和倍儿头萌到,让我一出生就捡个便宜,早早便得了个聪明宝宝的美名呢?
后来总设计师搞改革开放,关在号子和牛棚里的聪明人大多回归了社会,其他人也再不用守着样板戏和红宝书装傻充愣,于是这个国家里的聪明人越来越多,到后来连聪明本身都成了稀松平常的事情.人们甚至开始为聪明分门别类论起了大小,这才会有了小聪明一说,不过这聪明不是什么好事,大体是说一个人看似聪明,其实蠢的无可救药,所以才要在聪明前面加上个小字,没想到弄来弄去,最后连聪明本身也受了小聪明的拖累,慢慢变成了贬义词, 以至于说一个人聪明就和说一个人老实一样,听上去是在夸你,其实是在笑话你傻。既然聪明人已经不时兴了,智慧便慢慢取而代之,成了人们真心夸奖或者刻意奉承时最常用的说法。不过既然从没有人夸我智慧,所以我想智慧应该和一个人的长相无关,否则电视上的智者为什么不是肥婆就是丑男,连我这个昔日人见人爱的漂亮宝宝也会被领导说缺少智慧呢.
虽然智慧大体和人的长相无关,可到底和什么有关我也说不清,不过我那位老领导说的智慧自己倒是清楚的很 -- 那首先是种理想,是种改天换地的远大抱负,然后就是种场面上忍辱负重和辗转腾挪的本事.这本事全是为了改天换地,是为了把理想变现才不得不做出的牺牲, 就像电影里那些在苍松翠柏下英勇就义的革命先烈一样,所以特别难得,要特别珍惜才行.
我有理想,有改天换地的抱负,而且后脑勺够大,看上去足够聪明,却独独没有忍辱负重和辗转腾挪的本事,所以领导才会说我不够智慧。其实领导说的没错,这智慧我真的没有,不仅多年前没有,多年后的今天也没有,而且我想即使再过上几十年怕也不会有了, 所以才会在每个周末上赶着去电影院里虽远必诛,跟着吴大英雄们一起痛哭流涕,然后擦干眼泪继续的混吃等死,继续对他人的痛苦,对电影之外和自己无关的事情无动于衷。现在想想,当初领导夸我聪明很可能也是句场面话,不过是在为后面那句”缺少智慧”的结论做一点铺垫,这样的话术其实也是种辗转腾挪,虽不是为了改天换地,可放在日常话术里其实也是一种智慧.
权力和商业间的边界在中国并不清晰,所以才有那么多官员的名片上印有董事长和总经理一类的头衔,而那些真正的大老板们也喜欢在自己的名头后面加上些主席和书记一类的字眼.这当然不是什么好事,因为其间有太多见不得阳光的地方,可这种云里雾里中却也孕育着某种无坚不摧的力量,这力量既能在谈笑间把你送上云端,也能在一夜间让你倾家荡产,至于结果如何,全看你的造化和辗转腾挪的本事,这本事应该就是我那位老领导所说的智慧吧。中国有这种智慧的人不少,最近三十年里就出了很多,而且大多混的风生水起,不像我,头发白了一半,还是个籍籍无名混吃等死的小人物.
在中国说到智慧就不能不提许老板。能在短短十年间把一家频临失控的三线公司做成中国房地产业的翘楚,把一个假球横行,频临崩溃的联赛带上亚洲足球的巅峰,许老板无疑是个有智慧的人,不仅智慧,而且是有大智慧,放在全中国也是顶尖水平,就算我那位事业有成的老领导怕也要自叹不如.不过最近许老板的日子有点不好过,连带着中国足球也跟着一起难受,因为许老板的公司快挂了,连带着中国足球也差点跟着一起挂了.
许老板的公司为什么挂了我不知道,因为那公司太大,背后的辗转腾挪太多,所以看不懂。不过中国足球为什么挂了我很清楚,因为这圈子里有智慧的人太多,在权力与商业的迷雾中辗转腾挪的人太多,所以剩下来干正经事的人就有点少,即使有,怕也和我一样,头发白了一半,依旧是些籍籍无名混吃等死的小人物。
许老板的智慧用完了,于是他的公司也跟着挂了,不过中国足球的智慧还在,那片权力与商业间的迷雾还在,不仅在,其间的雾气似乎还愈加浓重,所以总有人能找到新办法继续的上下其手辗转腾挪,把中国足球,还有那些比足球更精彩的中国故事继续绘声绘色的讲下去,至于这些故事里是不是还有某种真正的理想,是不是真的会改天换地 –可能有也可能没有,我猜连讲故事的人自己也搞不清.
很长时间没去虹口足球场了,前几天去那边办事,不知怎么就不自觉的走了进去。记得上一次来这里还是几年前,是来看一场恒大vs申花的焦点之战。其实我不大喜欢申花队的球风,往远里说,申思和祁宏时代的申花太娘,本就不多的一点勇气还都用在了打假球拿黑钱上,被关进去吃几年牢饭也不冤枉。之后的申花又踢的太糙,队里集齐了中超几大恶人和断腿王,不仅球踢的难看,红黄牌也拿到手软。二十几年的职业足球踢下来,申花一直没能在勇气与智慧之间找到应有的平衡,所以才会在家门口,在几万自家球迷和我这个看热闹不嫌事大的第三者的眼皮底下,被恒大打得溃不成军。 那时的恒大巳经找到了足球场上的平衡之道,这才能虐菜一样赢了申花,让虹口几万人声撕力竭的呐喊成了枉然。不过恒大在其它方面却失去了平衡,失去了对边界应有的敬畏,一旦越过就义无反顾的越走越远,终于有一天就走到了悬崖边上。
其实这一年多申花的日子也不好过,据说投资方出了问题,也欠了球员不少薪水。不过上海底子厚,国企的家底更厚,所以上港才会抢在限薪令之前和奥斯卡续了约,继续用一个天价合同为上海足球留住了最后的颜面。和财大气粗的上港相比,申花的运气应该也不会差到哪儿去,总会有个把国企临危受命,就像广汽和广药正在广州所做的事情一样, 所以申花大概率还会继续踢下去,继续在每个周末把虹囗足球场变成沸腾的海洋。至于申花能不能找到属于自己的平衡之道,就此踢出令人目眩神迷的足球。。。希望会吧,毕竟这是一只属于上海的球队,她的风格本就该像这座城市一样的光怪陆离,一样的多姿多彩。只可惜申花与恒大的焦点对决已成绝唱,而我这个异乡人却在无意中,在几年前的虹口足球场里见证了那个最后的夜晚。 现在想来这真是一段神奇的经历,一如两年来的中国足球,既让人不明就里,恍惚中似乎又能感觉到一丝光亮。
所有故事都有开头,高潮和结尾,即使和中国有关的故事也不例外。我看过了中国足球的开始和高潮,只是结局如何依旧云里雾里的看不清楚。或许有一天会有一个比许老板更加智慧的人横空出世,将这个仍然前途未卜的故事继续讲下去甚至重新带入高潮.中国人多,智慧的人应该也不算少,所以中国足球和其它的中国故事一样,就算哪天被重新披上那件以理想为名的无比华丽的外衣,然后继续上下其手,继续辗转腾挪的智慧下去也不会让我觉得奇怪。
我那位老领导也已许久不见,想来日子过得还是那么的风声水起吧。他所在的领域依旧如火如荼,依旧是中国故事中最精彩的篇章之一,所以他的日子应该比许老板好过很多,比中国足球好过很多,如果有缘再见,怕是依旧会语重心长,会为我在智慧上的缺失感到遗憾。不过既然中国足球的故事已经告一段落,和老领导有关的故事怕早晚也有讲不下去的一天。这不,最近就听说老领导碰到了比他更加智慧的人物,于是诸事不顺,很可能会沦落到和我一样只能做个聪明人的地步,所以我猜用不了多久也会有人对他语重心长的说”你很聪明,只是缺少以一点智慧”,然后就再没了辗转腾挪和改天换地的资本.
不过现在想想当个聪明人也没啥不好.既然智慧的人越来越多,说不定哪天就烂了大街,就会让聪明人又变成了稀罕货. 希望那时自己依旧聪明依旧的缺少智慧,因为只有这样才能再回到虹口,回到那些为自己球队声嘶力竭的,并不智慧却和我一样聪明的球迷身旁。我不会和他们一起呐喊,因为这是属于他们的球队和他们的球场,而我终究只是看客,只是个看热闹不嫌事大的第三者而已。可我依旧喜欢那种感觉,喜欢在一个纯粹的夜晚和一群聪明而纯粹的人们一起参加一场纯粹的较量。在那里所有人都心无旁骛,所有人的快乐与悲伤都只和足球有关。
我怀疑自己会在那里再次碰到老领导,因为我知道他也喜欢足球,也和我一样不会错过每一次精彩对决。那时的他应该依旧智慧,依旧会语重心长的对我说”小龙啊,你很聪明,只是缺少一点智慧..”,而我也依旧会鸡啄米般的冲他点头,然后微笑着向他承认自己仅仅是一个聪明人.只是我不会再在为此感到尴尬,而是会和他一起昂首走进球场,一起跃入那个激情澎湃的欢乐的海洋。那一定是场让我终生难忘的比赛,即使这比赛和我无关,我也会牢牢记住其中的每个瞬间和每一张围绕在我身边的或者欢乐或者悲伤的脸庞。其实这些人和我一样,或许不够智慧,却足够真实,而正是这些真实的人们,是他们纯粹而聪慧的热情才让所有和中国有关的故事听上去如此动人,才让那些原本无足轻重的人生拥有了如此打动人心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