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需求采集
采集需求只是手段,其目的是通过研究用户来更好的满足需求
需求采集的分类
1 直接采集与间接采集
第一手资料与第二手资料
2 说和做,定性与定量
说只是表达了观点,做反映了行为。用户怎么说和怎么做经常是不一致的。采集需求的时候,既要听他们说还要看他们怎么做
定性;找原因,偏向于了解,属于个体研究。
定量:发现现象,偏向于证实,属于群体研究。
3 采集是否在真实场景里
临场感是产品经理的一项基本能力。需求都是带有场景的,只有到那时那刻去亲身体会,或者通过想象去体会,才知道你的设计有没有问题。
4 用户是否与产品交互
与用户聊一聊更多的可能是在发现新问题,而在用户与产品交互的时候进行采集,是能够优化现有方案。
需求的三种深度
第一种深度:观点和行为。表面听到的,看到的东西。
第二种深度:目标和动机。用户为什么这么说,这么做。
第三种深度:人性和价值观。人类社会诞生以来,最底层、最稳定的需求基本没变。
二 需求分析
1 用户需求场景who, where/when, what
2 用户需求背后的目标和动机(第二种需求深度)why
3 产品功能,是解决方案which(选那一方案,做那一功能),how many(一次做多少功能)
4 人性,或价值观(第三种需求深度),是需求的本质。how.
如果福特问用户需要什么?
用户会说:我要一匹更快的马。
Y模型背后有一个核心的价值观:用心听,但不要照着做。
不要照着做的好处是不被伪需求欺骗。
三 产品设计
Which(做那个)和how many(这次做多少)
产品功能评估
产品功能的价值评估
广度:潜在用户数,即一个产品将来可能覆盖的用户群体有多大。
频度:该功能需求频次的高低,不同的需求,频次差异会非常大。
强度:该功能的真实刚需。不可替代,紧急、持久。
产品功能的成本和性价比评估
产品功能分类
第一类,基础功能
这些功能没有实现的时候,用户对产品是“极其不满”的。但是,这个功能做的再好,用户也认为是“理所当然”。
第二类,亮点功能
当没有这个功能的时候,用户不会不满意或觉得没问题,因为已经习惯。但是一旦有这个功能,用户就会大为惊喜,甚至“赞不绝口”。
第三类,期望功能
这类功能都是用户的期望,对产品而言往往是“多多益善”。
第四类,无差别功能
做不做用户对产品的感受是没有变化的。
第五类,反向功能
做得越多用户越讨厌。
MVP(Minimum Viable Product):最小可行产品。完美不是无一分可增,而是无一分可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