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 :重述原文知识
Why
一个正常人的情绪应该是从不生气、有点生气、到很生气再生气爆了这个过程,就像绿灯、黄灯、红灯一样是循序渐进的。如果我们否认自己的情绪,有可能突然爆发,从绿灯直接跳转到红灯,让旁人不知所措。
What
在与人沟通过程中如果我们能觉察到自己情绪地变化,当自己处在黄灯阶段时,小幅施放自己的情绪压力,可以提前给对方预告,然后坦诚地详细地说出自己的情绪需求,当对方满足你的需求后,情绪应该从黄灯阶段恢复到绿灯阶段。
边界
1、情绪在进入黄灯阶段之前我们就需要觉察到自己的情绪,提前预告,而不是生气之后才发出类似警告;
2、造成不要把自己的情绪包装成别的东西,要直接说出来,不要明明生气了却非要装成没生气的样子。
How
具体步骤
1、觉察情绪,小幅施放,提前预告;
2、坦白情绪,说出自已的情绪和需要;
3、恢复情绪,施放后恢复自己的情绪。
A1:回忆一下在你身边有没有发生过类似的故事?
前两天,孩子拿着我的手机在玩游戏,玩了一段时间之后,我觉得孩子应该停下来了,需要休息眼睛了,我也需要拿手机打电话,于是我就对孩子说:“儿子,把手机拿给我妈妈了。”
儿子“嗯”了一声,然后并发没有要停下来的意思。我看着儿子的态度有点生气,但是自己却压住了情绪,没有表达自己情绪上的需求。
过了两分钟,我又对儿子说:“儿子,把手机拿给妈妈了。”
儿子还是“嗯”了一声,继续玩着手机,没有要给还给我的意思。此时我已经很生气了,但还是压抑住自己的情绪,又说了一遍:“儿子,把手机还给妈妈了。”
儿子还是“哦”了一声,没有行动。我终于忍不住大发雷霆了,儿子看着咆哮地我,即惊恐又无所适从。
A2:规划一下未来如何“逐渐施放自己的情绪”
仔细回想当时的情境,愤怒地情绪让自己和孩子都很受伤,如果以后还遇到类似的事情,可以运用“逐渐施放自己的情绪”的方法去和儿子沟通,效果应该会更好。
如果第一次提醒孩子把手机还给妈妈,孩子的反应只是“嗯”了一声,没有任何行动,我会再补充一句:“儿子,你只答应不行动的行为妈妈不喜欢,如果你再这样妈妈可要生气了。”
一般情况下,在这种情况,孩子会立即停下游戏归还手机,或者以商量地口气说:“妈妈,你再等我2分钟,这局结束了就还你,好吗?”这样就达到了良好沟通地效果,如果孩子此时不归还手机也不作其他反应,我会这样说:“儿子,你的行为已经让妈妈生气,我很想骂你一通。”
孩子接到家长“骂人”的预警后,会有心理准备,并同时做好还手机的准备。此时家长施放还自己的情绪后就应该恢复到平静的状态。这样双方都不会受到伤害。
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