令无数考生心惊胆战的高考又来了!不知当年参加高考的你,发挥如何?
工作多年的我们,每当聊到自己当年的高考时,总会有那么几个人,唉声叹气的说着自己当年高考发挥如何如何不好,好像如果时间真的可以倒流,再参加一次高考的话,就可以直升清华北大一般。
虚荣心这个东西,每人都有,小虚怡情,大虚伤身。
发挥失常这种说法,无非就是满足一下自己的虚荣心,好给自己找个没有更优秀的借口。
回想一下自己的高中生活,好像基本什么都不记得了。我经常说自己是选择性记忆,有些事,多少年都忘不了;可有些事,却好像从没发生过。
就像我从不过结婚纪念日一样,为什么呢?因为忘了,如果不去问某些人,我估计我这辈子可能都想不起来自己是哪一天结婚的了。有时呢,糊涂点好。
高一那会儿,还没有文理分科,到了高二,就分文理科了。我属于各科成绩都很均衡的,但这只是表面,像历史政治之类的,我单纯只是上上课,就足以应付考试了。但是物理化学,我却需要花费好几倍的精力去学习,才能做到跟历史政治差不多的成绩。
毫无疑问的,我喜欢文科,但20年前,不像现在,那时我们几乎都被告知,读理科才能在大学毕业后找到好工作。记得当年还流行着一句话:学好数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于是我被无情地分到了理科班,虽然我一度坚持去文科班。
未来的事总是难以预测,我在高三刚开学的时候竟然出了意外,头部重伤,然后毫无疑问的就请了个长假,具体多久,忘了,记性不大好。
出了这样的事,在很多人看来几乎注定了高考会发挥失常,以后的人生也必将受其影响,而发生一些改变。
但这对当时的我来说,却是一个不太坏的事,因为我不喜欢理科,再加上高三课程特别紧张,我因此也有厌学情绪,这件事正好让我找到了合理的请假理由,所以后来即使伤好了,我还是借此常常请假。
也许是我天生的性格,神经大条,对很多事都不是很在意,因此我高三的生活过得是优哉游哉,一直不紧张,但高考的成绩就不是那么如意了,我的班主任,年级主任,都对我的成绩相当有意见,坚持让我复读。
可是我对我的成绩相当满意,我并不认为自己高考发挥失常了,高考,本就是智商情商双重考验,我的成绩不仅代表来了我当时的智商,也代表了我当时的情商,但它不代表以后呀!
也许我复读一年,成绩真的会比当时好,但是我从不觉得一个高考就决定了我的一生,我虽然考了个二本,但也是二本中不错的了,我真的挺满意的,而且专业也还算喜欢。
再者,我总觉得自己可以长命百岁,一直工作到老掉牙,这么算起来,高考只是我人生的一个小插曲,这才哪到哪呀。所以我干嘛不去读呢?于是,我开心心的就去上大学了。
曾经一个高三女孩来咨询,在她的认知里,高考是人生大事,而且是绝对的大事,大到什么程度呢?就是:高考只能成功,不能失败,失败了就意味着她的一生就无望了,人生再没有了价值,生命再没有了意义。
这个观念,在很多人看来,觉得真的很可笑,但现实生活中却真实的存在着很多这样的情况,而它存在的根本原因就是父母对孩子抱有太高的人生期望了,时间久了,孩子就再也分不清哪是自己的期望,哪是父母的期望了,到最后,孩子变成了单纯为父母完成心愿的机器人。
很多家长会说,我从不要求孩子怎么怎么样,但是在平时的生活中,给孩子传递的却是另外一个意思: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只有学习好了,才能有好的工作,好的生活,好的一切!这个观念伤害了太多的孩子!
记得有位大学校长说过:中国的孩子不是输在起跑线上的,而是累死在起跑线上的。这真的值得父母反思,条条大路通罗马,为什么就认准那一条呢?
过度的培养,即使会让孩子在短期看起来领先,但时间久了,就会对孩子的性格造成很大的伤害,就算孩子按着你的要求,在一定程度上成功了,他的内心也未必幸福。
高考很短,人生很长,孩子的一辈子很重要,他有选择快乐生活的权利,不是吗?
最后祝各位考生一切顺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