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服:意见不同时,如何让别人听我的
一个不懂说服的人,只能选择让对方痛苦,或自己痛苦。
让对方痛苦:伤害、威胁、消耗、勒索
让自己痛苦:回避、委屈、讨好、交换(默默付出等待回报)
说服,是一门温柔的学科。我能改变别人,却不用造成伤害。
不会说服不是口才不好,而是观念不对。
一、说服的底层逻辑
首先要了解反抗机制:没有人喜欢被改变。
每一个人的看法都是过去人生的总和。
比如:我觉得苹果很好吃,换成另外一句话的意思是,我以前吃苹果的体验都很好。但是张三说,苹果不好吃。张三真正要表达的是他以前吃苹果的体验不好。当我和张三争论苹果是否好吃这件事,其实和苹果没有关系。我们貌似争论苹果是否好吃,其实是在争论、评论对方的人生是否有问题。
在很多人心里,说服等同于胜负。同时人天生是有反驳欲望的。
好多人说服不了对方的时候,希望拿出更多的道理去说服。这让对方的感受,是逼着对方改变,会引起他的愤怒和逆反。
比如,当你拿出一个观点:一个人如果连大学都没有毕业,是没有前途的。绝大部分人脑海里马上都浮现出比尔盖茨和扎克伯格。即使我们知道这两个人是小概率事件,我们脑中也会出现这两个人,而不是成千上万上完大学有前途的,没有念大学没有好的出路的案例。这个时候被小概率事件盘踞。
高威胁信息:你必须,你应该
所有聪明的人都应该了解,使用牙线是一个别无选择的习惯。牙龈习惯会导致。。。。如果你已经开始使用牙线,要继续保持;如果你还没开始,今晚就必须要开始使用。
低威胁信息:你可以,你决定
如果你还没有开始,今晚或许可以开始试试。
实验结果证明,低威胁信息更容易改变对方。
误区1:高威胁不是会让人更重视问题吗?除非对方已经承人问题的严重性,否则只会带来对方的反弹和反感。如果你已经让对方反感,你已经失去了说服对方的机会。
对应技巧:别说“你应该”,可以改成“我需要”;没有人愿意做“你应该”的事情,被强迫,且不加分;需要才能促使对方行动
案例:
情人节,你应该要有准备;加班,你应该要体谅我;你应该把我放在第一位;你应该理解,是我比较委屈;现在你应该哄哄我(离吵架不远了)
情人节,我需要你有所准备;加班,我需要你体谅我;我需要你把我放在第一位;我需要你理解我的委屈;现在我需要你哄哄我
误区2:说我需要,是不是我很自私?不是。我需要你,表达的是你有权力,决定要不要满足我。
技巧2:面对改变时,自主性比威胁性更有效。别当说教者。许多人自以为的说服,其实都是说教。
说教和说服的差别在哪里?
常见的几种说教句式:
你为什么不肯去慢跑?——你在逼他复习反面理由。
要不要我亲自来陪你跑?——热心只会造成压力。
你是不是又什么困难?——你只是想反驳对方,你并不会同意对方的困难。这句话的潜在意思是,你很笨,才会被这种理由困住。
你跑完后,再泡上一个热水澡,不是会觉得更舒服吗?/你干嘛拖到最后一刻呢,早点做完不是更轻松吗?——不要告诉对方,他该有什么感觉。
我觉得你应该不是这种人,你一定可以做的更好。——不要替他决定他是谁。不要恨铁不成钢。
技巧:别问“你为什么不”,问“为什么要”,点燃对方小火苗。
否则对方会一直在防御状态,找到很多观点支撑自己的立场。
任何一个人都不是铁板一块,不会只有一种立场。换一种沟通方式:有没有过“..."的念头,这种念头有多强?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念头?这很重要吗?影响很大吗?
点燃者句式:
咦,你怎么突然对慢跑感兴趣?——让对方找出自己的理由。
这理由,真的有那么重要吗?——让他对他自己的理由辩护。
看不出来,你是会在意这种事的人。——让对方重新定义自己。每个人都喜欢告诉自己有另外的那一面的。
所有的说服,本质上都是自我说服。不是我被说服了,而是我自己相通了。不是找个让你说服他的理由,而是找个让他说服自己的理由。
案例:
如何说服员工更积极?你不是说家庭重要吗?最近怎么又开始主动加班了?
如何引导客户的意向?我们的宣发是弱项,你为什么还想跟我们谈这么久?
没有必杀技,只有组合拳。
不要让小概率事件盘踞自己的头脑。
练习题:
今日课程回顾:
二、进阶技巧(DAY2)
三、建立说服形象(DAY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