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兜兜的牙齿似乎马上就要冒出来了,抓着东西就往嘴里送,时不时就要阻止一下,怕塞进去硬物或者脏物,虽然倡导自由,不束缚孩子的行为,但我认为还是要有基本的常识并且保证安全。
我观察到,当儿子哭闹不肯的时候,给儿子念唐诗竟然能够让他破涕为笑,坐在书桌前念唐诗的时候,他也相当的兴奋;我和爸爸练习书法或者画画的时候,儿子也看的格外专注。也许你会说,哦,原来你也不能免俗,希望自己孩子以后对这些感兴趣。
我的答案是今晚我对妻子说的话:“如果他喜欢练字,就让他练,他也自然会练,不喜欢的话逼他也没用,字嘛,写的清楚看得懂就行了 ”。
先不谈论我对于背诵唐诗和练习书法的看法,显然成人世界赋予这两件事太多的意义,我觉得既然我崇尚自由,就应该尊重孩子作为一个独立生命体的存在,他并不依附于我和我的妻子,他是独立的,和我们是平等的,不过现在年纪尚幼,需要我和妻子的共同养育,这也是我们生命中必不可少的义务。既然承认孩子是独立的,自由的,平等的,就应该让他自由发展自己的兴趣,自由选择自己的爱好,我要做的就是创造环境和条件让他自由的挥洒和发展,比如以后让他随意的涂鸦,至于念唐诗,不过是我自己的兴趣爱好,并且我认为阅读对孩子的心智开发有作用,最重要的是,陪儿子念唐诗的过程也是增进我们父子感情的过程。简单来说,如果你对古龙感兴趣,也可以念古龙给孩子听。总之,教育应该是件很私人的事情,和读书、学习一样都是件个人化的事。
19号的文章写完之后,我把文章修改了下发表在简书了,显然我对自己写的文字是有点自鸣得意的,但是很自然的,即使发表在简书上了,也是石沉大海,引不来关注,我唯一的读者就是我的妻子,一方面我并不期待我的文章能够一鸣惊人,事实上这也是不可能的,第二,我沉浸在自己的世界里沾沾自喜,这并不可耻,得到认可是我内心需求,不过如果持续太久,就没有意义了。
我问了妻子对文章的建议,对于一个长期关注育儿公众号的女读者来说,她认为我的文章主题不够鲜明,而更像是自己的一篇随笔,言下之意,如果我想让我的文章得到市场认可,就必须有主题,而不能依着自己的性子写。或者直白点,要学着那些热门公众号写。我思考了几天,认为妻子的意见有道理,不过我有一个想法,就是即使依着自己写,但把时间拉的足够长,也是有其价值的吧?
我内心挣扎了很久要不要把文字发表在朋友圈里,最终我没有发,不过几天以来我都在耿耿于怀,直到今天发生了一件事,我认定还是暂时不要发布了.
事情是这样的:当我把我在知乎上的一篇关于减肥的经历分享在朋友圈里的时候,我内心竟然是极度紧张的,无从解释,接下来的几个小时内,我不停地看朋友圈,看看有没有人点赞,这种经历一点都不好,后来我得出了几个结论:
1、内心修为不够,这样的小事竟然内心波动这么大,不过考虑到是内心的需求,姑且不做评判
2、我认定,发在朋友圈只是一件客观的小事,你觉的会有这样那样的负面影响,就会有;你觉得单纯就是把自己的经历分享出去,对人有所帮助,那就是你想的那样,事情没变,变的是自己的内心;
3、长期来看,暂时的不发表自己文章或者价值观和方法论在朋友圈这样的熟人圈子里,对我自己来说,是一个更好的策略,一来我内心告诉我要耐心,期待一鸣惊人,二来也有保护自己的意味。不过发在知乎、简书这样的陌生人圈子,倒是可以,也须得这么做,当你在陌生人圈子有影响力时,熟人圈子还怕没有影响力么?影响力或许会更大,那时候的影响力才是比较靠谱的影响力,也不容易引发嫉妒和是非;
4、但自身履历不够绚烂的时候,或者说输出的产品不够强大的时候,单纯的输出价值观、方法论,过程,很容易被打脸。
最后一点,是我自己对育儿的思考,育儿本质上来说是实践,是一个时间跨度很长的实践,既是实践,在熟人圈子兜售或者输出方法论和价值观,就显得有点纸上谈兵了,熟人嘛,就是会这样,不过陌生人圈子我觉的ok的。
根据妻子的建议,我觉的可以把这篇文章命名为:我为什么不把育儿文章发布在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