朋友问我“怎么看书,才能有所收获”,我说首先要从看书开始,如果从不翻开书看,那么,再经典的书也只是一个名字。读书原本是最简单的事,喜欢读书的人可以读到废寝忘食,读到精彩处会忍不住拍手叫好,豁然开朗。从没有养成阅读习惯的人,读书则会变成枯燥乏味的苦差事,翻看几页就感觉头脑昏昏沉沉,文字像瞌睡虫一样钻进自己的大脑,忍不住想睡着的感觉。
缺乏阅读习惯的人,会经常想到这样一个问题,是不是有些人天生爱读书?有些人天生不擅长读书呢?这样想无疑是给自己不喜欢读书设置了一道障碍,以此证明自己缺乏阅读习惯并不是不想读书,而是不擅长做这件事。
在面对问题时,很多人都会产生逃避心理,为自己的惰性找各种借口,比如,有些男人会说我不喜欢做家务,男人天生不擅长做这些事,这是因为家务有人在做,只是自己不愿意参与进去。如果家里没人整理,衣服到处堆放,地常年没有人打扫,餐具从没有人清洗,杂乱到无法正常生活的程度,自己必须要面对需要解决的问题,男人同样会动手整理家务,而且绝对不会比女认整理家务的能力差。
在那些缺乏阅读习惯的人看来,喜欢阅读的人具有良好的记忆和理解能力,因为这两方面能力强,所以,才更擅长读书这件事。不可否认每个人的记忆和理解能力存在差异,但大多数正常人存在差异程度并不大。
只是我们习惯关注别人获得的成功结果,总是刻意忽视别人中间努力的过程,比如,我们看到有些人事业成功,会认为对方运气好,对方天生能力强,却不愿意了解对方在中间付出了多少辛苦和努力;我们看到别人婚姻幸福,会认为对方遇到了最合适的伴侣,因为伴侣优秀,所以,才能轻易幸福,却从没有正视对方在婚姻关系里付出的努力。
具有阅读习惯的人为什么记忆和理解能力会更强呢?这不是源于天生的优势,而是经过阅读思考,不断将这两方面能力拓展强大的缘故。对于任何一个具备阅读能力的人,只要付出相等的努力,都可以拥有不错的记忆和理解能力。
同样的道理,如果那些具有阅读习惯的人,在相对长的一个时间段不再阅读思考,而是整天将时间浪费在毫无价值的娱乐上,他的记忆和理解力会产生退化,当他重新翻开书的时候,也会产生不适应感,或昏昏欲睡。
有句话叫“拳不离手曲不离口”说的很有道理,如果我们将大脑比作一架机器,这架机器需要不断运转下才能正常使用,一旦长期搁置,机器就会锈掉,重新启动时故障不断,这解释了为什么那些缺乏阅读习惯的人,翻看书就头疼瞌睡的原因。
阅读习惯是如何形成的呢?应该是从拿起书,打开书,坐下来看书这些简单行为开始的,阅读最初我们可能一无所获,甚至昏昏欲睡,看不了几页就失去翻阅的耐心,更不要说深入思考书中的内容。
这是好习惯养成的开端,我们不必要强求阅读速度有多快,也不必要要求自己能记住多少书中内容,只要每天抽出一点时间坚持阅读就行。当我们完整的阅读完一本书后,虽然没有那些常年阅读习惯的人理解更深刻透彻,但我们记住的不再是书的名字,而是了解了一本书的内容。
假如我们每天都能坚持阅读半个小时,一个小时,循序渐进的加长时间,阅读就会没有那么枯燥乏味,也不会再有昏昏欲睡的困顿感。如果我们有目标的进行阅读,选择适合自己的书,或自己感兴趣了解的书,坚持不懈的完成阅读,我们就会从书中有所收获。
那些缺乏阅读习惯的人,不是不擅长读书,也不是不喜欢读书,而是没有跨越从枯燥到发现趣味的阅读过程。这些人明白读书的益处,在某个阶段也想养成阅读习惯,可惜的是缺乏坚持,总是为拒绝阅读习惯形成寻找各种借口,不断设置自我挑战的障碍,一本书还没有完整读完,就不愿意再翻看下去了,等到以后再想拿起书,依旧会感到昏昏欲睡,没有半点兴趣。
阅读需要连贯的坚持,不能三天打鱼,两天撒网,哪怕是常年具有阅读习惯的人,放下书的时间太长,再想拿起书同样很费力。阅读习惯的养成,需要从自我挑战做起,首先要找到自己习惯使用的借口,比如,我工作忙,没有时间阅读,我今天有其他事,没有办法阅读,我今天心情不佳,没有读书的情绪,我没有找到感兴趣的书,所以,看不下去等等。
无论再忙碌的工作,再重要的事情,我们每天都可以抽出十分钟的时间,半个小时的时间,这足以翻看几页书打发一下时间,让头脑从书中获得不一样的能量。知识是点滴积累的过程,阅读习惯同样如此,好习惯的养成原本就是一种收获,从最初的烦躁不安,静不下心,再到渐渐适应,习惯每天翻开书看一会儿,你就会对阅读变得感兴趣,并且阅读能力也会逐渐提高。
大多缺乏阅读习惯的人,都缺乏自我挑战精神,他们看到了一本书的厚度,感觉自己看不完,或需要大量的时间才能阅读完,然后,望而生畏,望而止步,这种想法是存在问题的,时间每天都有,而且每天有大量时间我们用在了毫无价值的事情上,如果我们每天都能抽出一点时间,每天都阅读几页内容,即便我们用了很长时间才阅读一本书,至少我们每天都在阅读,至少我们完整阅读完了一本书,这对于每个缺乏阅读习惯的人,都有着非凡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