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下午有幸以义工家长的身份参加了儿子学校举行的"乐学嘉年华"活动。又亲自体验了一回"玩耍是学习的最高境界"。学校开展了许多的特色课程,举办这次活动,是检验孩子们所学知识的掌握程度。
我报名的是维持秩序,自认为是毫无技术含量的工种。刚好是儿子的语文老师负责点名带队,她说其实你们是最累的,挑战最大,我怀着期待的心情开始工作了。我负责的区域是语文组的"我猜你做",找好搭挡,分工协作。因为是第一个项目,节目一开始就涌入了大量的学生,争先恐后的挤成一团。我的任务是负责他们的安全,提醒孩子们保持距离,耐心等候,引导孩子们按次序排队,并找到一起完成任务的合作伙伴。这个项目看似很简单:抽取一张卡片,拼读上面的汉语拼音,另一个同学做动作,比如拼he shui、做喝水动作。对于一年级的学生,还是有点难度的。有些孩子读起来磕磕巴巴的,明显的自信心不足,或者平时阅读量太少。
这个项目需要两个人配合,有好多同学都是结伴过来的。有一组男生,三个人一起过来,当我引导他们排队,并询问他们哪两个先来,其中一左一右两个男生迅速抱着一个中间那位男生的胳膊抢着说"我跟他!"、"我跟他!""我和他是同桌!"、"我就要跟他"三个男生争执了一小会,中间那位男生想出了办法,他往后退一步,跟后面来的同学站在一起,对前面的同学说:"你们两个先来,我跟他一组。"那两位同学也点点头表示答应,事情得到了圆满解决。我站在旁边看着这一幕,心里非常欣慰,这孩子真棒!处理得相当完美,走过来的老师看到这一幕也及时给予他鼓励与赞赏。当初调解未果,我选择暂停,让孩子们自己处理也是正确的。孩子们收获了自己成长的经验。
有一位小男生给我印象特别深,他一个人走过来的,其它的家长义工提示他需要找一个小伙伴一起完成任务,他面露难色,表情写着"我找不到"、"我不想玩了",整个人退缩到队伍后面,后来甚至躲在柱子后面。我尝试着激励他勇敢面对挑战,他拿着手上的节目表对我说:"我只完成了一个,太难了,我不会做,我不想玩了⋯⋯"此刻的我搜肠刮肚也找不到一些合适的话语来安慰他。仍然用以往的模式:"你能行的,来,过来试一试,其实很简单的⋯⋯"毫无效果。看着他从刚开始的背靠着柱子站着,接着蹲下,后来再观察,他整个人都坐在地上,把脸朝向了柱子!我内心里有一种无力感。我好心疼这个孩子!一直留心观察着,试图再次提出帮助。这时候朝这边快速走过来一个人,带着胸牌,不知是家长还是老师,她说:"来,我陪你一起去!"小男生站起来跟她走了。我后知后觉想起,海英老师上课提到,当孩子自信心不足时,外力的推动是没有效果的,我们能做的就是给他一些时间,让他拥有内心的动力,想要去尝试,当他准备好之后,才有勇气面对挑战。
因为自己一直在关注家庭教育,从这个小男生的表现,我联想到他的家庭、他的父母。我意识到培养孩子的自信心,首先从家长开始,任重而道远。庆幸自己学习的第一门课程是巜培养孩子的自信心》,我才有信心站在这里。
我又何尝不是信心不足呢?我都不敢填写语数英项目,选择了最简单的。也是为人低调的方式吧(自我安慰)。但我的内心是平静的。当我报了名之后,分享到以我为群主的几位较熟的家长的交流群,她们也纷纷晒出来,"我儿子逼我报这个啊"她们说。我是自己做主的,没有被孩子牵着鼻子走。报完之后,家长们担心,自己不懂英语怎么办。我还轻松地安慰她们,不是还有培训吗,到时候问问老师,应该很简单吧。事实证明,是我们想太多了,真的很简单,一年级的学生都会,是我们把自己吓怕了。
能力形成四步法中的第一步:正向感觉,非常重要。如果缺少了,就不会有后面的尝试,也得不到经验,最后没有能力。
当初选择当家长义工,儿子的推动是一大原因。他希望妈妈也出现在学校里,看着他参加活动,你心里自豪,同时也在寻求一份安全感。
英语是孩子们普遍比较薄弱的环节。活动场地设在教室里面,好多孩子都找不到。我儿子也不例外。活动进行到尾声,就差那几项英语了,他跑过来说:"妈妈,这个好难啊,我都不会"。我利用"职务之便"临时给他开个"小灶"。"拼读小达人"是用英语拼出爸爸或妈妈的电话号码。之前在家里练过,他觉得好难,姐姐教过几遍之后,他不跟着读,也就作罢了。临时报佛脚吧,总算磕磕巴巴完整读出爸爸的号码,鼓励他勇敢上场了。
事后与同班的负责英语区域的家长了解到,她的女儿和我的儿子一起的,拼读这一项勉强过关了。我的内心很平静,接纳现状,零基础的他,今天有这样的成绩也是不错的了。不是只要求学会26个字母么,现在会认准单词、读句子⋯⋯超额完成了呀!
想到幸福双翼的23字口诀:亲情第一,人格第二,知识第三,循序渐近,一个都不能少。
在幸福双翼收获很多,也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正在学习的路上,允许自己有个过程,接纳自己的节奏。
下个学期重修自信心课程,期待自己有质的飞跃,加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