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岭是中国著名的纬向构造带之一,基底由加里东运动形成。燕山运动成为穹窿构造和背斜构造,形成南岭。
她是南部最大山脉和重要自然地理界线:两广丘陵和江南丘陵的分界线,南亚热带和中亚热带的分界线,广东和江西(湖南)的分界线,珠江流域和长江流域的分界线。
她西起于广西桂林市,东到江西赣州市大余县,北线是湖南邵阳市南部—永州市大部分—郴州市南部,南线是广西贺州市北部—广东清远市北部—韶关市北部。
南岭山脉本是东西走向的一条山脉,但由于历史上的多次地质运动,山脉断裂错位形成一系列东北-西南走向的山脉。这些山脉有山不连脉,被分成了五堆:大庾岭、骑田岭、都庞岭、萌渚岭、越城岭,所以南岭又叫“五岭”。
这是″狭义″上的南岭,″广义″的南岭还包括苗儿山、海洋山、九嶷山、香花岭、瑶山、九连山等。
″南岭"这一名称最早出现于战国末期,在秦汉时期定名。因其处于楚国之南,故名南岭。最先称其为南岭的,是秦汉的官员。
″五岭″这一说法也出自秦汉时期,与军事行动有关。秦汉早期,重大的南下行军路线基本都要通过五岭山脉附近的通道,五岭成为相关的五个战略性军事驻地,因此被突出而称为"五岭″。
五岭是南岭山系的代表性山脉,后来也会以之泛称其所在大山乃至整个山脉。
这里提到的″五岭″,大家是不是觉得很熟悉呀!没错,就是你想起的那句。1935年9月在快结束二万五千里长征胜利之时,毛主席挥笔写下《七律·长征》,其中有一句: 五岭逶迤腾细浪。
绵亘于江西、湖南、广东、广西等之间“逶迤”的、峰峦起伏的五岭,在红军的脚下,只不过像河里泛起的细浪。
居高临下,极目万里,将东西绵延1000多千米长的整个五岭纳入眼帘,如此开阔的视野,如此雄厚的气势,如此豪放的情感。读罢心潮起伏,自豪感油然而生。
她犹如一道天然的屏障,屹立在那。紧紧地把江西湖南广东广西连在了一起,用她不悔的毅力,用她独有的方式孕育养育着这片土地上的万物生灵。
(内容源自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