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看有人在讨论这个问题,我也想从自己的实际情况出发谈谈个人想法。
首先我可以直截了当地回答是可以的。
甚至去除“农村孩子”这样一个限定,扩大范围,比如说农村孩子、城市贫民,甚至一般的小康家庭都可以。
再回到问题本身,拆成几个角度去思考问题:
第一个是农村孩子,就如同我自己一样,生长在西北农村,没有特长、没有资本、没有人脉,本就是一个非常普通甚至困难的命运,生活在整个社会的底层。那么,任何一种能够奋斗的途径都可能改变命运,过得好一点,比如我的发小很早就进厂,比我还早一点拥有了商品房。只是,读书能够改变得更彻底,属于厚积薄发的那种。
第二是是读大学,总是会有很多人带节奏去批评中国的高考制度、教育体系,这种论调非蠢即坏。我们通过高考读大学,本就是实现了命运的改变,至少已经经历过教育,拥有了学识,而非一介文盲,出门连导航都不会用。而更多的人通过大学,从农村迁移到城市,扩大眼界、发掘机会,至少只要向上奋斗,依然能够找到一条“非农化”的出路。
第三是命运。之前有文章说过一个观点“寒门再难出贵子”,在这里并不适用,这不是上升通道的闭塞,更多的可能是阶级跨越太大,单凭一直文凭根本就不能实现,中国再倒退个几十年几百年,“农村孩子依然难成贵子”,而且比今天的社会更加难成“贵子”,因为这是社会生产力所决定的。所以,改变命运本就是一个不严谨的命题,农村孩子提桶进厂、自主创业、企业打工、入编上岸都可以算是命运的改变,那种晋升权贵、大富巨奢只能出现在网络小说以实现“自嗨”,极权和巨富是特定阶级内部的资源流动和对换,岂能是读大学能够获得的。所以,一个农村孩子通过大学掌握一门技艺,跳出“农门”,改变命运这个命题本就成立,至于说生活坎坷、时运不济,那更多是个人选择和时代环境的共同作用。
最后,还是想劝一劝农村的孩子们,读书吧,考大学吧!不要去质疑这条路,如果你是天才你就不会在这里刷简书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