蒲松龄的《聊斋志异》里有一篇《齐天大圣》。读过以后,有以下几点,随手记了下来:
1.福建一带的大圣崇拜,至早在清初就已经存在了,而且存在了很久。不然,不会将其与孙悟空联系起来。
闽地多崇山峻岭,自古就有山猴崇拜。在顺昌等地,演化为“齐天大圣”崇拜,主要表现形式是“齐天大圣”、“通天大圣”的诞辰祭祀活动。顺昌齐天大圣信俗历史悠久,据明正德《顺昌邑志》记载,该习俗于元末明初盛行。福建顺昌自称齐天大圣祖地,在当地宝山有齐天大圣兄弟合葬神墓。就是不知是先有大圣崇拜,再有小说《西游记》;还是有了小说《西游记》后,当地将古时闽北对猴精的崇拜与之结合,延伸至对孙悟空的崇拜。
原文:
许盛,兖人。从兄成贾于闽,货未居积。客言大圣灵著,将祷诸祠。盛未知大圣何神,与兄俱往。至则殿阁连蔓,穷极弘丽。入殿瞻仰,神猴首人身,盖齐天大圣孙悟空云。
白话翻译:
许盛,是兖州人,跟着哥哥许成在福建做买卖,货物一直没有购全。有个人说大圣最灵验,要去圣庙祈祷。许盛不知大圣是什么神灵,便也和哥哥一起前往。到了大圣庙,只见殿台楼阁,连绵不断,极其弘大壮丽。来到大殿中瞻仰神像,见是猴头人身,原来是齐天大圣孙悟空。
2.清初,蒲松龄创作《聊斋志异》的时期,大家都是公认小说《西游记》是丘处机写的。
原文:
既归,兄责其慢。盛曰:“孙悟空乃丘翁之寓言,何遂诚信如此?如其有神,刀槊雷霆,余自受之!”逆旅主人闻呼大圣名,皆摇手失色,若恐大圣闻。
白话翻译:
从圣庙回来后,哥哥责备许盛怠慢神灵,许盛不屑地说:“孙悟空不过是丘处机笔下的寓言人物,怎么就这样虔诚地信奉他?如果他真有神灵,刀劈雷打,我自己承担了!”旅店主人听他出言不逊,直呼大圣姓名,一个个都脸上变色,一个劲地摆手,像是恐怕大圣听到。
3.蒲松龄读过《西游记》,不然,不会写出孙悟空具备“耳内绣针、毫毛能变,足下觔斗、碧落可升”等神通。
原文:
异史氏日:“……天下事固不必实有其人;人灵之,则既灵焉矣。何以故?人心所聚,物或托焉耳。若盛之方鲠,固宜得神明之祐;岂真耳内绣针、毫毛能变,足下觔斗、碧落可升哉!卒为邪惑,亦其见之不真也。”
白话翻译:
异史氏说:“……天下故事不一定实有其人;人们认为它灵,它就灵起来了。为什么呢?当人们的心思聚集在某个东西上,那东西有时候便托此而生了。像许盛这样一个鲠直刚正的人,固然有理由得到神明的庇佑。其实哪里真有什么孙大圣耳朵里藏绣针呀,拔撮毛说变就变呀,脚下斛斗云呀,说上天就上天这些奇事呢?人最后受邪惑,不因别的,也只是所见不真罢了。”
还有一处,也证明作者是看过《西游记》的。
原文:
倘尔有神,当令死者复生。余即北面称弟子,不敢有异词;不然,当以汝处三清之法,还处汝身。
白话翻译:
假使你真有神灵,就让我死去的哥哥再活过来,我就心甘情愿给你当弟子,不敢再说别的。否则,别怪我拿你处置“三清”的办法处治你。
至于所谓的处三清之法,就是给扔到茅坑里去。
这个在《西游记》四十四回 《法身元运逢车力 心正妖邪度脊关》里:
行者道:“我才进来时,那右手下有一重小门儿,那里面秽气畜人,想必是个五谷轮回之所。你把他送在那里去罢。”这呆子有些夯力量,跳下来,把三个圣像拿在肩膊上,扛将出来。到那厢,用脚登开门看时,原来是个大东厕,笑道:“这个弼马温着然会弄嘴弄舌!把个毛坑也与他起个道号,叫做什么五谷轮回之所!”
这里发一下《聊斋志异》里的《齐天大圣》这篇文章的链接,大家可以点击观看,也可以回去翻翻纸质书。